电影伴我成长
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未上学母亲带我看了第一场电影,那部片子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片名《野火春风斗古城》,从那以后我就离不开电影了。母亲在西固医院上班,是妇产科大夫。我父亲去世的早,我记得母亲回家只做三件事:直奔隔壁院子姨奶奶家吃臊子面;去酒泉路外文书店买书看书;再看一场电影。母亲看电影可讲究,正好和我相反。打仗的可不看,还有什么《夺印》《槐树庄》《箭杆河边》之类的也不爱看。而是喜欢观赏外国电影,至今我还记得的有:《王子复仇记》《复活》《冰海沉船》等。国产电影母亲喜欢看《早春二月》《青春之歌》《舞台姐妹》。
母亲看电影还挑电影院,“兰园”、“解放”、“新兴”可不去,只去“人民剧院、中苏友好堂、兰州剧院”。以前舅舅给买电影票。十七、八排中间的座位,是两毛伍分钱的甲票。我上二年级以后由我承包喽。母亲年轻的时候很是麻利干散,颇有秦怡、王晓棠的风度,也是赵丹、孙道临、王心刚、于洋的粉丝,我也总觉得我的父亲要是还活着也应该和王心刚一样的帅气。母亲星期一去西固上班了,我就缠着奶奶要去看电影。奶奶不去,就给隔壁院子的大娃娃尕胖子两毛钱领我去兰园看一张票伍分钱的儿童场,一人嚼一根伍分钱的牛奶冰棍。此后,尕胖子比我还起劲,中午吃完饭就找我来玩,有时候牛奶冰棍也不吃了,一天看两场一场看两遍。
说来也有趣。我虽然崇拜赵丹、孙道临、王心刚、于洋,可也喜欢看演坏人的反角演员,如:安振江、方化、方辉。安振江饰演《粮食》里的四和尚,方辉饰演《粮食》里的伪军李排长。格外喜欢看安振江的表演,觉得他浑身是戏,只要是他演的电影,我一部都不落。《暴风骤雨》里的贫协主任张富英、《红河激浪》里的孙百岁、《红孩子》里的肖副官、《侦察兵》里的王得彪……说来也有意思。我注意到,安振江在《地下尖兵》里也扮演过唯一的一次好人。好像是地下党交通员的小角色。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已经是二级工了,那时候尕小伙、单身、身体棒,星期天一大早去民勤街马爷下面的牛肉面馆里下个大碗下肚,再买上三个夹心面包一天泡在电影院里。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开始,到《追捕》《人证》《佐罗》《叶赛尼亚》《野鹅敢死队》过足了电影瘾。
到了八十年代,电影的春天来临了。我也摸着门道会看电影了,专挑世界名著改编的电影看,《悲惨世界》《基度山恩仇记》《红与黑》《简爱》……至少都看了不下三遍。还迷上了电影配音演员:邱岳峰独特迷人的嗓音、孙道临那极富语言魅力的配音、毕克的深沉沧桑、于鼎的浑厚纯朴、童自荣的清脆流利悦耳、乔臻的大气磅礴、苏秀的雍容华丽、李梓的贵妇人气质、刘广宁的洋娃娃腔,至今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母亲今年86岁了,仍然喜欢看电影,中央六台每周一晚“流金岁月”播出的老片子碗都没放下,老人家就喊“快打开电视机。”上次我和母亲去新兴电影院观看歌剧电影《悲惨世界》,坐了近四个小时母亲丝毫不显疲倦,散场后仍然颇有兴趣一路上谈论以歌剧形式拍成电影的话题。最后母亲问:“现在这两张电影票多少钱?”我如实回答:140元。母亲听了摇头,“太贵了,能买一袋子半的面粉。”
这几天母亲得知第2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将要在我们兰州举办,老人家高兴的不得了。一再叮嘱我:“这可是我们兰州城的盛事呀,开幕仪式上听说好几位和我同龄的老艺术家也要来,我可一定要去现场看看他们哟!”我望着母亲兴致勃勃灿烂的笑脸,大声说:好。妈:你老人家放心,开幕式那天我抱着你的重孙子,我们一家人四世同堂一块去,为23届电影节助兴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