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创新路 走进成县草滩村看变化系列报道之二

29.04.2015  18:23

  “真没想到,只要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不用出村,就把家里的千余斤土蜂蜜卖到了全国各地。媳妇还在网上买衣服、小家电等商品,不仅价格便宜,还能送到家门口。

  说这话的是成县鸡峰镇草滩村村民王兴用。

  王兴用是村里的养蜂大户,家里收入来源主要靠出售蜂蜜。过去,家里的蜂蜜只能背到20多公里外的鸡峰镇去卖,来回一天时间不说,还卖不上好价钱。去年11月,经驻村双联干部协调,他家生产的上千斤蜂蜜通过镇里和村里的网店全部被卖了出去,收入3万多元。

  如今在草滩村,和王兴用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通过网络完成商品交易,电子商务成为村里人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草滩村是成县鸡峰、二郎两个特困片区的72个贫困村之一,由于地处偏远,又在山区,多年来,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啥叫得响的产业,村里人主要靠种烤烟、养蜜蜂和外出打工维持生活。

  双联行动开展之前,村里有贫困户68户280人,贫困发生率73%,高于全县水平32%。2011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450元。

  这样的村子,要想早日脱贫,如果不创新思路,不转变群众观念,不增强群众“造血”能力,很难短时间内改变落后面貌。

  全省双联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开展后,为深居大山的草滩村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成县异军突起的电子商务,让草滩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按照成县特困片区规划和精准扶贫要求,帮扶单位的干部来到草滩村,进村入户摸家底、搞调查,分析致贫原因,查找致贫短板,与群众商议切实可行的脱贫路径,最终把电商扶贫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抓。

  草滩村村民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接触过电脑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成县电商协会、扶贫办和双联单位协作,成立电子商务服务站,对村里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电子商务培训。

  很快,4G网络通到了村里,村里的网店也红红火火开张了。为了让群众尽快接受这一新鲜事物,双联干部进村入户普及电脑知识,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如何上网。

  为了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村里的大学生村官通过网店帮助群众销售核桃、土鸡、土鸡蛋、土蜂蜜、干野菜等20多种农特产品。

  县扶贫办和电商协会还联合给村里的贫困户发放“电商扶贫便民卡”,明确了帮扶的具体联系人和对接销售农特产品的具体单位。

  记者来到村民谈继银家,贴在墙上的“电商扶贫便民卡”很是醒目。

  “这张卡片上不光有帮扶单位联系人和网店店主的电话,还有我家能在网店销售的东西。养了多少只土鸡,有几棵核桃树,每年能摘多少斤野生猕猴桃、羊肚菌都写得清清楚楚。”谈继银喜滋滋地说,“县扶贫办与网店店主、网店店主与贫困户都签订了‘帮带贫困农户增收协议’哩。

  “刚开始,我认为靠一台电脑帮咱脱贫致富有些不靠谱,可没想到,家里的土鸡蛋刚从鸡窝收回来,当天就被卖了出去。以前,一个土鸡蛋在集市上卖五角钱,现在到网店卖一元八角钱一个。看来,要想早日脱贫致富,咱庄稼汉也要转变观念才行。”谈继银的话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为了让村里的电商扶贫落到实处、产生实效,陇南市双联单位指派1名科级干部常年驻村,双联单位西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选派1名科级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鸡峰镇安排1名大学生村官驻村。围绕怎么扶、扶什么、扶持谁、谁去扶等问题,帮扶干部和县扶贫办、双联办、电商协会一道,制定了《草滩村电商扶贫总体规划》《草滩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立了《草滩村农户基础信息台账》,明确了电商扶贫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考核办法。

  在电商扶贫的推动下,草滩村的养蜂、养鸡等产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村委会主任谈志刚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开办网店以来,原来不打算养蜂的农户,通过村里的扶贫互助协会贷款,扩大养殖规模。今年,村里的土蜂养殖从过去的200多箱,增加到了640箱。靠网上销售,村里的土鸡蛋脱销了,大家养殖土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草滩村增收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高出全县人均纯收入871元。

  在成县,草滩村的电商扶贫只是一个缩影。

  多年来,受信息、交通、物流、市场等多种因素制约,和草滩村一样,成县山区村庄里的农特产品长期处于有量无市、有质无价状态,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何把特色农产品卖上好价钱,带富一方百姓,成县各级干部一直在寻找答案。

  “蓬勃兴起的电子商务为成县经济社会发展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一条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成县县委书记李祥说。

  在李祥看来,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开展电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正成为一种大胆的实践和探索。

  李祥告诉记者,为了把电商扶贫落到实处,2013年以来,成县提出把贫困户变身对接市场的网商、把贫困村变成网货供应的“后仓”、把农产品变作增收的商品、把外出上学务工者变为贫困乡村资源的“宣传员”的“四变定位”思路,并把“新媒体营销”作为宣传推介贫困乡村特色资源、打造成县电商名片、实现电商扶贫集中突破的“助推器”。

  两年多来,成县开设的3000多个各类微博和60多个微信公众平台集体发声,通过政府引导、领导带头、干群呼应、部门合体、社会参与、信息互通、联动互推,新媒体营销效应逐步扩散,初步实现了“影响扩出去、品牌走出去、品质跟上去、效益提上去”的阶段性目标。

  “通过开展电商扶贫,不但使农民学会了使用电脑和在网上买卖东西,而且开阔了群众的眼界,解放了群众的思想。”成县扶贫办负责电子商务的干部王向红说,群众的视野开阔了,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中解放了出来,打破了封闭落后的惯性思维,树立了电子商务也能助农增收的新理念,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成县开办网店627家,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9000万元。随着网店的兴起,当地快递业发展迅猛,50家物流快递和供货商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

  短短两年多时间,从草滩村到整个成县都发生着意想不到的变化。通过开展电商扶贫,成县丰富了扶贫开发的方式和手段,拓展了扶贫开发的领域,也实现了精准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深度融合,为扶贫开发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