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是起点而非终点”
本报记者施秀萍
北京时间6月22日下午4时50分,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通过审议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我省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5处文化遗产地名列其中。至此,我省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总数增至7处,跃居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大省前列。
6月27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兰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全程参与丝路申遗的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面对多家媒体的提问,马玉萍表示:“丝绸之路申遗是对全人类作出的对文化遗产进行最好保护的庄严承诺,申遗成功是起点而非终点。”
马玉萍表示,今后甘肃文物部门将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加强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一是将严格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大力提升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水平。二是协调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争取增设省级世界遗产监测中心等必要的专业机构,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建立健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创建“风险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即时处理”的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模式,促进我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由抢救性保护转变为预防性保护,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种风险因素对遗产造成的危害。四是进一步完善保护管理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开展游客承载量研究,创新遗产展示理念,充实遗产展示内容,拓展遗产展示形式,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针对申遗成功后甘肃在文化遗产的展示、教育和研究方面将如何做的问题,马玉萍表示,在遗产展示教育方面,将着重解决遗产价值阐释不准确、展示信息量小、可观赏性不强、陈展方式手段单一、不够鲜活生动和展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不足之处,通过增设或提升改造专题陈列、举办流动展览和线上展览等方式,充分传播、弘扬丝绸之路文化,将我省丝绸之路遗产地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上的文化旅游胜地。同时将对5个遗产地和其他重要丝绸之路遗产点的价值内涵、历史文化、保护管理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研究,统筹推动以丝绸之路为主题,融合各个遗产点和文物的展示利用工作,并推向国内外,进一步扩大甘肃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针对申遗成功后甘肃如何兼顾保护与开发利用、如何确保遗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马玉萍表示,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底线,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我省此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5个遗产地中,对已经成为重要旅游景点的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申遗成功的旅游带动作用将更为显著。今后,我省将抓紧组织开展游客承载量研究,科学掌握合理的游客数量,同时借助文物数字化成果,采用高科技手段,适当增添数字化展示内容,有效分流游客,扩大承载量,既实现对遗产的有效保护,又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而对于目前地处戈壁荒滩的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3处遗产地,文物部门将针对遗址类文物的特点,进一步创新理念,提升展示水平,改进展示方式,加大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吸引游客参观旅游。同时广泛借助高科技和模拟复原等手段,丰富展示内容,增添遗产魅力。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马玉萍还与大家分享了八年丝路申遗路上的故事和申遗过程中对我省文化遗产的新研究和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