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等功臣老战士隐瞒荣誉直至去世 家人捐证书(图)

01.08.2015  11:23

    原标题:甲等功臣老战士隐瞒荣誉 家人捐赠证书铭记光辉历史

  “甲等功臣”赵先满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五十多年来,一位老战士始终将自己的甲等功臣立功证珍藏身边,缝在衣服里、藏在枕头里。他虽以此为荣,却从未给儿孙宣扬半句。直至他2005年去世,儿女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这张珍贵的立功证。八一建军节之际,记者走访了1949年扶眉战役甲等功臣赵先满的儿子——现供职于庆阳市西峰区的赵振江。再次意外获悉,为丰富宝鸡扶眉战役纪念馆的馆藏史料,赵先满的家人最近将这张载满荣誉的甲等功臣立功证捐赠给了扶眉战役纪念馆。记者通过赵振江展示的照片中看到,这张白布印制、大约16开纸大小的《甲等功臣证》,上面书写着:“机3连赵先满同志在罗局镇聚歼胡匪的战斗中光荣立功经评定为甲等功臣”,落款日期为1949年7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0师的红印章还依稀可见。

   1 从贫苦农民到战斗功臣

  1922年11月,赵先满出生在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高云村赵家塝一个贫苦清寒的农民家庭。动荡的世道,苦难的家境使得他们的10口之家四散分离,最终生活的重担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13岁就出门谋生的赵先满先后做了金矿矿工、抬木头、抬滑竿,哪里有活干就去哪里,受尽了苦难和折磨。

  1947年9月在陕西宜川战斗中,赵先满起义投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后改为第一野战军),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踏上了解放大西北的征程。赵先满先后参加了宜瓦战役、草滩战斗、西府战役、泾阳打援战斗、水挖战斗、永丰战斗、康家河战斗、扶眉战役、兰州战役等多场战斗,荣立甲等功、一等功、三等功,在1950年还被西北军正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勋章。

  1949年6月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和马步芳、马鸿逵部10多万人,在渭河南北区域凭借有利地形,阻止解放军西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以先牵“”打“”,后牵“”打“”的战略方针,1949年7月10日至14日,第一野战军第1、第2、第18、第19兵团四军兵分三路,在陕西省扶风、眉县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赵先满所在的第2兵团第4军第10师30团肩负穿插敌后、切断敌方沿陇海线西逃之路的艰巨任务。

  7月10日,第19兵团先行进入乾县、礼泉准备阻击马鸿逵。第2兵团第4军第10师师长刘懋功率领第30团开辟前路,翻越深沟,跨岸渡河,迂回至胡宗南所部第18兵团部侧后的罗局镇,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在随后几天的激烈激战中,面对顽抗的敌军主力,赵先满和战友们坚守阵地,猛冲猛打,坚决堵截住了敌人,赵先满在激战中不幸大腿中弹负伤。在扶眉战役中,由于赵先满的英勇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0师授予其“甲等功臣”称号,他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荣耀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2 子承父志,捐赠立功证书

  随着大西北多地陆续解放,赵先满辗转奔波各地剿匪平叛,后来他和部分战友奔赴敦煌,维护地方治安保卫莫高窟,在这里他结识了敦煌姑娘刘玉琴并喜结连理。1957年,他又调入中蒙边境马鬃山边防站任连长。依照组织安排,他拖家带口先后在玉门镇、兰州、庆阳等地工作,在庆阳县商业局工作不久后调入西峰饮食服务公司工作至离休。

  离休后赵先满一直住在国家分配的旧平房里,虽日子过得清贫,但子孙绕膝却是十分美满。面对儿孙对他征战故事的好奇追问,他不是略微带过就是沉默不语,不愿多说一句。他一生谨言慎行,恪尽职守,在儿女眼里,他是一个表面严厉内心柔软的父亲。

  2005年,赵先满去世后,儿女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甲等功臣证》。赵振江与弟弟赵振海经多方打听,拜见了原第2兵团第4军10师师长,曾担任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的刘懋功将军,老将军拿着放大镜端详了一遍又一遍,面对保存如此完好的《甲等功臣证》感慨万分,亲自为赵先满题写碑文“人民英雄功在千秋”,并建议将《甲等功臣证》捐献给扶眉战役纪念馆保存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去年8月,赵振江、赵振海两兄弟走进扶眉战役纪念馆,竟然在罗局镇战斗英雄营的事迹介绍中发现了父亲赵先满的名字!父亲的英雄事迹被完整地记录在这里,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份《甲等功臣证》的来之不易,它记录了66年前的浴血奋战。今年6月29日,赵先满子女赵振江、赵振海、赵振峰、赵小莉携已经80岁高龄的母亲刘玉琴,一行13人从西峰出发,前往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参加捐赠仪式。在向扶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敬献花篮后,赵振江将父亲赵先满的《甲等功臣证》交到了扶眉战役纪念馆馆长任晓峰手中。兰州晚报特约记者 张明祥(图片由赵振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