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陕北方言介绍彭丽媛:我的婆姨

15.02.2015  03:20

习近平和彭丽媛高兴地同梁家河村的乡亲们合影留念。

    据新华网消息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向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第一站,总书记到的是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

    中午时分,安静的梁家河村一下子沸腾了。在村口一块写着“知青淤地坝”的石碑前,十几位乡亲激动地同这位当年“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现如今13亿中国人民的领路人握手寒暄,欢迎他回家。

    46年前,十五六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大队,开始了他艰苦却受益终生的插队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秋天才离开这里,整整7年时间。

    今天,见到乡亲们,总书记十分高兴。虽然每个人脸上都印刻着岁月的沧桑,但老朋友相见十分亲热。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夫人彭丽媛。总书记用陕北方言向乡亲们介绍说:“这是我的婆姨(陕北方言,意为妻子)。”大家热情同彭丽媛握手,欢迎她来到梁家河。

    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习近平说,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使我受益匪浅。我那时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后来都学会了,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样样都行。那个酸菜很久不吃还挺想的。

    春节快到了,总书记祝全村父老乡亲羊年大吉、喜气洋洋、蒸蒸日上、吉祥如意。总书记给乡亲们带来了年货。饺子粉、大米、食用油、肉制品,还有春联、年画,家家有份。这些都是习近平自己出钱采办的。村民们纷纷向总书记拜年,感谢他的深情厚谊。

    在村委会,习近平一边听取村干部介绍,一边驻足观看展板,当得知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大力推广苹果种植,发展专业化养殖,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和互联网,习近平为梁家河村的发展变迁感到高兴。随后,习近平驱车沿着陡峭的山路,来到山上的果林,现场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转过一个弯儿,他指着远处山沟里的一排窑洞对大家说,那就是我当年住的地方。这里沟壑纵横,窑洞前面的山梁如刀削斧劈,直直地横在眼前。那可是采菊东篱下,“”然见南山。正是这些悬崖陡壁,磨练着我的意志。他指着另一道山梁说,那时冬天我就是在这个山上打柴。站在一旁的石春阳说,那个山叫“躺牛峁”,很险的,牛都站不住。总书记接着说,那时候放羊,把羊圈在一个山峁上,自己就开始看书、冥想了。说着,他转过身去,极目远眺。片刻,自言自语道:离开这里都40年了。

    总书记这次到延安,一个重要目的是对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调研。习近平在很多场合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知不觉,已过了晌午。在当年老支书,也是习近平入党介绍人梁玉明家,主人热情邀请习近平留下吃顿便饭。习近平愉快答应了。热气腾腾的炖羊肉、荞麦饸饹、油馍馍、蒸南瓜、麻汤饭……乡亲们和总书记忆苦思甜,回忆着吃糠咽菜的日子。

    郑板桥有首咏《竹石》的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曾将这首诗改动几个字,表达他对上山下乡的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