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支付投入商用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火拼近场支付
北京商报讯(记者 闫瑾 孟凡霞)银行卡信息变成一束光,通过手机闪光灯,可以在无卡、无网络的情况下不受支付额度的限制完成支付,光子支付技术昨日率先被平安银行所应用。这也是继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远程支付等丰富的产品面世后,又一移动支付产品加入支付领域,而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近场支付领域的火拼再次打响。
光子支付是指通过一束光来实现授权、识别及信息传递的支付技术。光子支付能克服电磁捕获及干扰,每次发射的光都动态变化。在现场实际操作中,用户下载平安银行口袋银行App,绑定平安银行卡,点击支付功能,手机对着POS机上的光子支付感应器照一下,其他环节与刷卡支付无异。在成本方面,商户只需花几十元在POS机上加贴一枚硬币大小的光子支付感应器,即可完成设备升级。此外,平安银行也正在研发通过光子支付技术实现无卡ATM取现,下一步将投入测试使用。
其实,光子支付也属于近场支付的一种,在过去数年间,银联、商业银行、运营商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NFC支付方式,然而效果仍非常缓慢。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实现NFC支付的产业链非常长,包括实现刷卡终端的POS机改造。据了解,NFC支付需要将POS机改造成“闪付”POS机,一台改造成本约1000元;同时还需要手机生产厂商为手机端加入芯片。此前,小米就曾在手机上植入NFC芯片,但在小米4上却放弃了这一功能,对此小米CEO雷军曾解释说,实际使用人数不多,甚至只有1%这样的量级,以致这项功能很难实现。此外,推进近场支付还需培养用户习惯、普及收银员操作流程等。
另一方面,当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声波支付、远程移动支付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NFC。以声波支付为例,一个声波接收器的价格也就在20元,同时,不需要对手机端进行改造,也不需要将卡片升级为IC卡,利用第三方支付账户就能实现交易,这显然要比NFC的普及成本低得多。而随着技术的更新,指纹、人脸支付的前景更为广大,NFC更像是个过渡产品。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讯运营商等均持续加大移动支付投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频频发力,充分运用NFC、指纹识别等技术创新移动支付,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支付需求。一位业内人士直言,近场支付在国内没有做起来,但是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等多项技术后,商业银行也开始发力进入这一市场。
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45.24亿笔,金额达22.59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0.25%和134.3%。从NFC近场支付、传统远程支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蓝牙支付,到外接刷卡器,移动支付产品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分析人士直言,移动支付是保存在一个绑定于移动号码的账户上的“电子财富”,可以用来购买产品和服务、支付账单或是将钱汇给任何有手机的人。移动支付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参与各方将会以不同的发展策略去满足市场、抢夺用户,移动支付用户会得到更加便捷与实惠的支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