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琴声述说草原心事(追梦·传承)
我相信随着我们的推广,马头琴会被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齐·宝力高
和齐·宝力高认识多年。我知道,这位有个性的艺术家,为了弘扬马头琴艺术,在近60年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改进马头琴的制造工艺和演奏方法,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国际化的马头琴艺术学院。
三次改进马头琴
马头琴在蒙语里被称为莫林胡尔,是从唐宋时期的拉弦乐器奚琴演变而来。
关于马头琴的起源至今还没找到确切文字记载。在众多传说中,齐·宝力高最为认同这个版本:相传一位牧人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齐·宝力高说:“马头琴是有脑袋的乐器。有了脑袋,它就有了五脏;有了五脏,它就有了灵魂。”齐·宝力高认为,马头琴是能和天地对话的乐器。草原人赋予马头琴生命和灵魂,而马头琴用它那参透世间悲欢离合的苍劲乐声,为草原人消愁解难,替他们诉说衷肠。
但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旧马头琴,有着一些缺点:音质不标准、音色不清晰、音量小,由木条制成的弓子很难适应高难度的演奏要求。齐·宝力高对马头琴进行了三次大的改进。
第一次是将马头琴定音鼓的皮改为蟒皮,增加了马头琴的音量,扩大了音域。第二次是将蟒皮面马头琴改为梧桐木面的马头琴。这次改进后的马头琴,在重奏、齐奏、协奏乃至与交响乐队合奏时,音质音色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极具穿透力。第三次,对西洋音乐比较了解的齐·宝力高在马头琴演奏法里加进了小提琴、二胡、四胡、大提琴及原来没有的跳弓、击弓、碎弓、抖弓、连跳弓、砍弓、连砍弓等弓法技术。
齐·宝力高对马头琴的改进得到了大多数制琴师的认可。在呼和浩特市郊的骏马乐器厂,制琴师布和说:“齐·宝力高老师赋予了马头琴新的生命。改进后的马头琴得到了大多数客户的认可,现在老工艺几乎被改进后的新工艺取代了。”
作品源于草原生活
齐·宝力高创作了173首马头琴曲。其中,一些独奏、协奏曲早已成为金曲:如《万马奔腾》《鄂尔多斯高原》《回想曲》《草原连着北京》《初升的太阳》《大草原》《蒙古舞曲》《苍狼记》《命运》《天驹》《奔腾的野马》《心灵之歌》等,同时他创作的歌曲《锡林河》《难忘》《马头琴之歌》《忘不了》等也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
他的作品,全部源于草原生活。最引人瞩目的是由他创作的《万马奔腾》,让人对蒙古马充满了崇拜之情。
当雄浑的马头琴曲一次次响起时,人们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看到了一代天骄和他的子孙们策马扬刀的滚滚征尘,看到了蒙古包升起的袅袅炊烟,看到了额尔古纳河旁怒放的鲜花;仿佛听到了阿爸酒后悠扬豪放的长调,听到了鬓发如霜的老额吉庄严的诵经声,听到了草原猎猎秋风中迎风而立白马的嘶鸣,听到了勒勒车的车辕声……
“创作《万马奔腾》源于我对蒙古马牺牲精神的感动。”齐·宝力高介绍说:“1965年,我随团到巴林左旗东下乡演出时参加了一个那达慕大会。当天有一百多匹马参加一个耐力跑比赛,最快的马时间不长就跑回终点,其它马也陆续到达,而有两匹马却迟迟不见踪影。过了很长时间后,人们才看到它们吃力地走向终点,然后轰然倒下,壮烈牺牲。骑手哭了,牧民哭了,我也哭了。我从那一刹那感受到蒙古马的伟大,便萌发了谱写一首讴歌蒙古马的马头琴曲的念头。我通过不断地和马亲密接触,创作出了《万马奔腾》。”
组建乐团创办学校
自古以来,马头琴教学依靠民间艺人口传心授。因此,马头琴在不同区域,其定弦、演奏和风格都存在很大差异。
为整理马头琴艺术,齐·宝力高撰写的《马头琴演奏知识》于1974年出版。书中收集了蒙古族流传的各种演奏法,并将演奏法归为三类:土尔扈特演奏法、科尔沁演奏法、单音演奏法。这部作品成为我国第一部专业的马头琴演奏图书。
1986年的一天,齐·宝力高正在创作曲子,在旁边看电视的妻子闲聊说:“别老写独奏曲了,你看看人家西方演奏团体演奏时的场面和阵势,把你那些弟子们也集合起来搞个乐队,那才有看头呢!”妻子的话提醒了齐·宝力高,从此他琢磨起组建乐队的事。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齐·宝力高和队友们终于找到了合奏的感觉。齐·宝力高引用西方音乐的乐理,谱出了马头琴专用的合奏曲。1987年,适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这种独特的合奏赢得了广泛赞誉。
2005年,齐·宝力高野马马头琴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马头琴专场音乐会;2008年,乐团演奏的《万马奔腾》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奏响;2013年,他们把马头琴的琴声带到了联合国总部。
201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齐·宝力高创办了内蒙古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开启了大力弘扬马头琴文化的新篇章。
“我自己过去几十年培养的学生和再传学生在全世界也有上万人了。我相信随着我们的推广,马头琴会被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齐·宝力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