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思维改革中国足球

05.11.2014  03:40

    11月2日傍晚,随着广州恒大队第四次捧起冠军奖杯,随着“足球城”大连首次离开顶级联赛,2014赛季中超联赛在平淡和唏嘘中收官。

    就在同一天下午,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国家体育总局的巡视反馈意见出炉。“赛事审批和运动员裁判员选拔选派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比赛违背公平原则、弄虚作假”、“赛事开发经营混乱”、“总局直属单位权力高度集中”等表述,引发网友特别是广大足球迷的强烈反响,中国足球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足球是世界上关注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中国足球同样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群众,都对其倾注了巨大热情和心血。然而,职业化改革20多年来,中国足球不仅成绩上不去,还成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的温床。形形色色的足球乱象,如镜子一般折射着社会之殇。

    如果将足球运动比作金字塔,塔基是广泛的民众参与,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塔的中部是各个级别的职业联赛;塔尖则是各年龄段的国家队。而中国足球却是,塔基萎缩,中部畸形,塔尖崩坏……

    青少年层面,“足球人口”越来越少,优秀人才日益匮乏;为了孩子得到重用,一些球员家长甚至要向教练员送礼、献金;为了追求成绩、谋求政绩,一些地方性比赛中甚至存在篡改年龄、以大打小现象。

    联赛问题更甚。一方面,假球、黑哨横行,球员、裁判员、俱乐部负责人乃至足协官员深陷赌球和行贿受贿的泥潭。前些年的足球反腐风暴中,就有谢亚龙、南勇、杨一民等多名中国足协高官因受贿罪获刑。另一方面,违背公平竞赛原则的默契球问题严重,尽管媒体和球迷口诛笔伐,问题仍不了了之。更可怕的是,管理部门公信力持续下降,坊间不时传出“官哨”、“内定”等流言蜚语,甚至连联赛广告合同也备受质疑。

    承载广大球迷期盼的各级国字号队伍的不争气、不给力,直接暴露出中国足球的选人和选帅问题。据媒体披露,南勇、蔚少辉等足协官员曾收受国脚赠送的贵重礼品乃至现金,个别球员甚至通过送礼进入国家队。选帅问题上,国家队前主帅卡马乔的天价违约金问题令人费解,青年队主帅人选更是让球迷看不懂。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足球选帅标准和程序到底是怎样的?

    平心而论,中国足球的很多问题并不完全是由管理部门引起的,但职业化改革的不充分、不彻底,特别是管理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却是导致其逐步走向深渊的主要原因。1992年的红山口会议,吹响了中国足球由专业化向职业化转变的号角。但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的管理机构仍然扮演着社团组织、行政机构等多重角色。一方面,对本该由市场运作的职业联赛干预过多,“管理”方式是粗暴的、包办式的,依然秉承着计划经济的僵硬思路,甚至有“滥权”之嫌,而“滥权”必然会导致腐败;另一方面,对联赛、对国字号队伍的管理却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诸多恶劣行径近乎纵容,这是不作为,是“懒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备受关注甚至被认为是“瘪了的”中国足球而言,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而当务之急就是破解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尊重法律、尊重产权,加强具有技术含量的、充分适应市场规律的监管。浙江、安徽等地出台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哪些事“不能干”和“不能不干”的做法,或可借鉴。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

    新华述评

    金钱不该是中国足球的唯一规律

    大连阿尔滨队降级了,这支植根于足球城的球队为什么会降级?在足球人才培养上称雄全国的大连为什么会沦落到没有中超球队的地步?这里面有什么样的规律?这样的规律,是否适用于整个中国足球?

    每当中国足球出现一个令大家不高兴的事情时,总会出现这样的声音:“违背了足球发展规律。”但是这个足球发展规律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明确说出来。眼界所限,记者个人看到目前的中国足球的规律令人悲哀,那就是:谁有钱谁强,谁没钱遭殃,投资者一个人说了就算。

    在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发展过程中,投资人能够决定的事情有很多:投不投资,怎么投,投多少,用谁……一言以蔽之,俱乐部自身能够决定的,投资人基本都可以一言而决,所以,才会有时任上海申花俱乐部的投资人朱骏能代表球队上场,才会有以中超水平不敢奢望的优秀外援屈就低水平的赛场。几年前处在谷底的中国足球联赛,再次因为大量资本的注入而沉渣浮起。

    纯以金钱来衡量其实也符合一种规律,那就是资本竞争强胜弱汰的规律,但足球毕竟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俱乐部的投资、经营更多属于市场规律,俱乐部的运作属于管理规律,而球队的运作则属于运动规律,足球人才的培养也有人才培养规律,这些规律互相制衡,有机统一各司其职,才能够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些规律被打破,就会破坏到整体。尤其是人才培养的规律,是整个足球发展的基石,不容有失。

    从计划经济时代直到今天的职业足球时期,大连一直是中国足球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这也是大连足球掉落中超引起极大关注的原因。既然可以用钱买外援“”来胜利,这样的结果会不会更令人忽视人才培养,动摇中国足球的人才根基。

    在中国,经济学家有很多,管理专家有很多,而遗憾的是,体育、足球的内在发展规律却少有人研究,尤其是职业足球的发展规律需要的对经济、管理、足球运动等兼通的复合型人才,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至于更深入的理论研究、规律研究、方向研究,更是乏人问津。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足球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今天来看虽然落后,但也是有基本框架的,不能否认,职业联赛前面数年的繁荣也曾得益于计划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才。职业化20余年来,旧的人才培养体系被打破,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梯队建设形同虚设,已有头重脚轻之象。当举重、体操等个人项目还可以凭借计划体制的余荫辉煌下去,足球这样的集体项目则面临根基将断的危险,这也是三大球整体没落的普遍问题。

    大连阿尔滨队的降级,自身有管理、外援、欠薪、教练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归根到底是孱弱、孤立的资本的失利,是金钱足球借助畸形职业联赛的又一次反规律宣战。在人们为广州恒大队的四连冠欢呼的时候,有谁会想起中超联赛中已经没有了足球人才集中的青岛、成都、武汉等球队的身影?如今,这个名单中又多了一个大连。

    中国足球如今言必称恒大,但恒大真的职业吗?看着各种广告变着法地登台亮相,似乎更像一支企业队。一切为企业利益服务,俱乐部失去相对的独立性,对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没有好处。

    金钱是职业体育腾飞的直接动力。我们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也不能排斥强胜弱汰,但当金钱凌驾于一切规律之上,甚至可以反规律,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一钱而决,一人而决,一言而决,长此下去,职业足球同样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