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时间的"边角料"

23.09.2014  12:53

    一个参加了工作的人,常会不自觉地放松学习。在车上,看看风景聊聊天;在会场,喝喝茶水养养神。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就过去了,由此也产生了“没有学习时间”这句似是而非的说法。事实上,我们不乏很多可资利用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些“边角废料”看起来不起眼,倘若有效累积起来,却是人生中相当可观的一部分。无论干什么事,总会有那么三五分钟的空闲,一天一月一年累积下来,总量可能不亚于一次短期培训。古人提倡的“三上”(枕上、厕上、马上),实质就是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抓好学习。

    心里装着学习,就一定有办法找到时间。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学习,即使每次外出开会视察,也总是让随行人员带上一箱箱的书。他说过:“忙,就要挤,比之木匠在木板上钉钉子,就可以挤进去的。”一个能够做时间主人的人,经营管理一些零碎时间也就不在话下。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说:“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时间的“边角废料”,往往与一些干扰或诱惑紧密相联。在车上,大家都在说笑,到底参加与否;在会场,大家都在议论,到底聆听与否;在家里,家人都在娱乐,到底加入与否——这里不是性格是否合群的问题,而是考验一个人的勇气、毅力和精神。当然,在一些零碎时间学习,自然有别于大块时间。大块时间可以啃大部头,深入、系统、持续地学习一些高深的理论和知识。而“边角废料”较为零散,更适合零打碎敲。比如,一次读一个章节,一次学一篇短文,一次写一个段落,等等。通过一点一点地逐步消化吸收,进而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 据《人民日报》周云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