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制用好平台 ——全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综述
省委发出双联行动动员令后,省人大常委会随即倡议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搭建代表投身双联行动、助推扶贫攻坚的新平台,探索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新载体,展现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形象,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10多家中央新闻媒体赴我省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3月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将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特点成效总结为“三个一”,即一种有效形式,就是这项活动开辟了人大工作服务全省中心大局的管用渠道;一项重大创新,就是这项活动搭建了人大代表闭会期间行使职权的崭新平台;一个长效机制,就是这项活动推动了人大组织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制度形成。他要求,在拓展联系对象、扩大联系内容、拓宽联系方式、完善联系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不断取得新成效。
如何让这一活动常做常新,进一步提高代表的参与率,推动持续深入开展,全省各级人大在积极跟进……
常挂口边、常记心中、常拿手中,省人大常委会密集出招,强力推进活动深化
2013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出台进一步深入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意见》,这是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接棒后的第一个实招。
《意见》的关键词是“深化”。此前,从2013年5月开始,4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赴7个市州围绕“深化”进行了专题调研。
推动活动深入扎实持续开展成为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中心工作,常挂口边、常记心中、常拿手中,党组会、主任会、机关大会,逢会必讲,常委会党组成员和各位副主任外出视察调研也多了一项“规定动作”:每到一地,都要了解活动开展情况。
2013年9月,全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省委副书记、省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欧阳坚指出,“人大代表在行动”为各级人大代表提供了广阔舞台,进一步丰富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措施和方式,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希望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立足岗位,再接再厉,积极创新,主动作为,推动活动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省人大常委会把深化拓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举措。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陆武成提出,要把“人大代表在行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自选动作”,扎实有效推进,体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5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暨代表履职工作推进会,对活动中涌现出的50名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会议提出,要着力推动活动上台阶,推动代表履职能力上水平。
聚焦“最后一公里”,找准症结,先行先试,帮助乡镇人大“强骨健体”,为活动夯实根基
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重在参与、贵在行动。目前,我省有6.8万多名代表参与这项活动,参与率为84%。
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大代表参与到活动中来?
今年4月开始,省人大常委会组织15个调研组,分赴县区、乡镇展开密集调研。
我省有各级人大代表8.3万人,其中乡镇人大代表6.38万人。调研发现,许多乡镇人大处于无人无钱无阵地的尴尬境地,最基层最接地气的一级代表工作上存在服务和保障不到位的问题,人大代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乡镇人大工作的实际运行状况及其所承担职责还有不相适应的情况。
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省人大常委会打出着力帮助乡镇人大“强骨健体”的组合拳。
第一组动作:继续深化调研,寻求解决之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又派出多个调研组,向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发出调查问卷2000多份,聚焦问题,问计基层,谋求加强和改进乡镇人大工作的良策。
第二组动作:在泾川县开展乡镇人大工作试点。泾川县委下发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文件,对乡镇人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乡镇在原有1名人大主席的基础上,根据乡镇规模大小,分别配备1至2名专职副主席。各乡镇设立了人大工作办公室,配备2至3名专职工作人员。加强乡镇人大主席团的职能,规范代表小组、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工作流程。同时,建立从乡镇人大主席中选任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的干部培养模式,让乡镇人大干部有希望、有盼头、有奔头。
第三组动作:在兰州市城关区开展街道人大工作试点。2006年,城关区在全省城区率先全部设立街道一级人大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街道党工委的领导。通过进一步开展试点,探索街道人大工作的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和有效途径,积累经验,在全省逐步推广。
第四组动作:召开全省乡镇人大工作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将在泾川召开全省乡镇人大工作座谈会,推广“泾川经验”,提高各级组织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重视程度,解决编制、人员、机构、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乡镇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接地气、听民声、察民情,代表与群众“零距离”,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两年多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共向联系村和联系户捐款捐物121.6亿元;协调落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8702个,争取落实资金145.5亿元;带动发展特色种植业282.8万亩、特色养殖7.4万户、特色产业基地3471个,组建专业合作组织2503个;修建改造道路2.6万公里、校舍126.7万平方米、桥涵2878处,改造危房9.6万户;开展技术技能培训154.2万人次,组织劳务输转139万人次,为群众办成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人大代表在行动”已经成为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有效载体,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成为密切各级人大、各级人大代表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
企业界代表为贫困群众修路架桥,科技界代表立足自身优势,为群众传授实用技术,教育医疗界代表送医送药送文化,为群众出点子、想办法。而那些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农民代表,特别是4000多名本身就是贫困户的代表,如何参与活动?
省人大常委会认为,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活动应发挥所长、各尽所能,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干成什么就干什么。本身是贫困户的代表,自身率先实现脱贫,为群众带好头、做榜样,就是以实际行动对活动的生动诠释。
“人大代表在行动”,各级人大代表更多地走进群众,零距离接地气、听民声、察民情。许多代表,尤其是基层人大代表从“会议代表”、“举手代表”变成了全天候代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代表就在我身边”,人大代表成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主心骨,也成为群众“难心事”的代言人。
有的乡村聘请人大代表为“理财小组”、“一事一议监督小组”成员,加强对乡村工作的监督。有的聘请人大代表为村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让代表参与重大矛盾纠纷调处,直接评判是非、听取意见。两年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共化解矛盾纠纷4.4万件,反映意见提出建议3.5万件,宣传政策法规8.6万场次。
为人大代表安个“家”,是省人大常委会深化拓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又一重要举措。
2013年,在兰州、金昌、白银3市开展“人大代表之家”创建试点,今年扩大试点范围,计划2015年在全省各乡镇实现全覆盖,使“人大代表之家”成为代表学习培训的重要基地、联系选民的重要场所、履行职责的重要渠道、宣传人大工作的重要窗口,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重要阵地。平凉市各县区去年底全面完成了“人大代表之家”的创建工作。
从实践中来,到制度中去,完善制度,立法保障,使“人大代表在行动”与代表履职、代表活动、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等融为一体
如何把“人大代表在行动”打造成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长效机制,需要制度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活动开展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着眼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
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省人大代表选举的意见》。在省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省市两级党委、两级人大“两个作用”,突出做好加强党的领导、加强人大的依法指导、加强教育监督力度“三项工作”,健全完善依法决定机制、代表候选人沟通协商机制、代表候选人介绍机制、代表依法选举机制和代表资格审查机制“五个机制”。
制定出台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两联系”制度》。对每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几名人大代表、每名人大代表联系几名选民作出规定。
建立了“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直接选举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在每届任期内就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等情况,向本选区选民述职一次,接受选民评议;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就出席人代会、参加闭会期间活动、提出议案建议等情况,每年年底向选举单位进行书面报告。对不履行代表职务的代表提出批评意见,直至依法罢免。
形成了《甘肃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规范》。明确乡镇人代会、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乡镇人大工作办公室等职责、运行等,规范代表之家、代表小组、代表活动等,在全省试行,条件成熟后择机立法,为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同时启动了修订《甘肃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准备工作,以使《条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记者尤婷婷 通讯员张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