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托起长河生机——武威市凉州区施行河长制带来新变化
原标题:众手托起长河生机
——武威市凉州区施行河长制带来新变化
今年3月,武威市凉州区开始施行“河长制”,构建了以区域与流域相结合,部门与乡镇、村相协同“作战”的区、镇、村三级“河长制”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对辖区内461.53公里的河道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
半年过去了,“河长制”在凉州区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解决了哪些棘手的问题?日前,记者沿西营河逆流而上,追溯“河长制”施行以来发生的变化。
一
8月的西营河畔,绿树成荫,风光怡人。近水一望,河水清澈,水底砂石尽收眼底。
而在过去,西营河两岸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一座又一座养殖场沿河而建,近在咫尺的河道成为养殖户顺手处理生产垃圾的集中地,非法采砂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河道变成了垃圾场。
今年3月1日,凉州区施行“河长制”后,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治理责任上,《凉州区落实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区级设立总河长,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区委、区政府其他负责同志担任区级河长;河湖、洪水沟道流经的乡镇政府作为责任单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别担任乡镇正、副河长;河湖、洪水沟道流经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别担任正、副段长。全区设总河长2名,区级河长7名,乡镇河长72名、村级段长384名,实现了对区内河湖和沿山小沟小河河长制管理的全覆盖。
治理手段上,凉州区明确了职能部门、责任乡镇及水管处所在河道管理保护方面的监管责任,建立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河道管护机制。水务、环保等职能部门依法查处各类河道违法违规问题,实现对河道“点”的监管;黄羊、杂木等七个水管处(所)实施对西营河等8条河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程管理,实现对河道“线”的监管;乡镇、村对管辖范围内的河道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实现对河道“面”的监管。
6月以来,凉州区乡镇、水管处所负责整治河湖倾倒垃圾、弃置禽畜尸体、排放污水等破坏河湖水环境的行为80余起,清理垃圾2600余吨、病死禽畜70头(只),及时消除了河湖污染。
记者在西营镇五沟村七组看到,村庄距离西营河河道就隔着一条马路。“河长制”施行后,水务部门将已经形成的垃圾堆集中清理,并在河岸拉起警戒线,树立警示宣传牌。
二
周开生是凉州区西营水管处第五管理站的一名职工。“河长制”施行后,他的工作职责中多了一项巡河的任务,负责西营河东湖段4.6公里的河道。每周他都要步行在这条河道上走一走、看一看。如果发现垃圾等污染物,他会立刻拿出手机拍下具体地点,随后通知村级段长要求整改,三天后再次复查,实行台账销号。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是乡镇河长还是村级段长,对于整改都不含糊。
据了解,凉州区明确了涉河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流程。设置河道河段巡查员230名,加强河道日常巡查。截至目前,向有关部门、乡镇转办河湖水环境问题45起,责任单位快速落实,确保了河湖水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记者沿河观察发现,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类似公路界牌的水泥桩,桩上印着编号。西营河水利管理处副处长侯振才解释说,为了防止“扯皮”现象发生,水务部门专门在河道“立碑为界”,明晰河长、段长的管辖界限和责任。目前,全区涉及“河长制”工作的37个乡镇的河道管理责任区域的划分全部完成。
同时,凉州区明确规定对河湖环境问题整改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河长制”责任部门和乡镇河长的担当意识进一步增强,整治效果明显提高。
三
在凉州区施行“河长制”之初,有人有这样的担心:管得了企业管得了排污,管得了老百姓倒垃圾吗?
西营镇专门修建了11个垃圾集中收集点,首先解决垃圾往哪里去的问题。随后,村级段长开始坚持向群众宣传护河爱河理念。西营镇五沟湾村支书来同年就曾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发传单,劝大家不要向河里丢垃圾。“有一次,见到有人把垃圾丢进河里,我就跟他讲,眼前的河水和以前一样吗?谁愿意在垃圾成堆的地方安家?西营镇一天处理垃圾20多吨,这些垃圾如果都丢进河里,这水能喝吗?久而久之,爱护河道的人越来越多了。”
凉州区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史万龙目睹了实行“河长制”以来全区各条河流的变化,他认为,公众参与是凉州区推行“河长制”的关键内容,让绿水青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河湖的长治久安。
凉州区水务局局长孙喜明告诉记者,凉州区已经在黄羊河、杂木河等主河湖入河口、末端及各河段分别设置监测点位16个,监测水质情况,追溯水质污染重点区域、重点乡镇,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方案彻底整治。
又到了每周巡河的时间,巡河员周开生沿着河道开始工作。他说,与过去相比,如今河道中的垃圾已经越来越少了。
随着“河长制”的深入实施,生态和谐的画面正在凉州大地徐徐呈现。(记者伏润之)
( 编辑:常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