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 脱贫 深改:习近平两会强调这三点

13.03.2016  16:02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杜美辰)全国两会进入后半程,而习近平“下团组”的脚步没有停歇。从上海团、黑龙江团到湖南团、青海团,习近平聆听其他代表们的畅所欲言,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中国青年网“习大大+工作室”发现,在今年的两会中,习近平在“下团组”时,对建设“绿水青山”,大力“脱贫攻坚”,坚持“深化改革”尤为关注。“十三五”开局之年,习近平再三强调这些话题,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出了关键。 

   建设绿水青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这是少数民族代表向习近平敬献哈达。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座山论”成为习近平在众多场合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精辟话语,这不仅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事业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也再三强调“绿水青山”,为“十三五”时期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排兵布阵。 

  3月7日,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3月10日,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也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未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十三五”规划强调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良好生态是全面小康的关键一环,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是造福百姓、惠泽民众的重大举措。 

   大力脱贫攻坚:横下一条心,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2013年11月,习近平来到湘西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也正是在这次交流中,习近平首次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 

  “十八洞村的老百姓收入有多少?去年有多少结婚的?” 3月8日上午,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多次向湖南人大代表发问,仔细询问十八洞村的脱贫状况,他对贫困群众的时刻牵挂也让代表们深受感动。 

扶贫是习近平从政道路上的关键词。在从政初期,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正定、宁德等地留下了奔波的身影,也留下了带领地方百姓脱贫致富的足迹。在贫困一线久经历练,即便后来走上不同领导岗位,习近平依旧坚守着“摆脱贫困”的价值追求。 

  在今年两会上,习近平也尤为关注脱贫攻坚,并向基层代表们寄予厚望,强调坚定脱贫攻坚的决心。在湖南代表团时,习近平强调,“当地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带领当地群众一起艰苦奋斗,早日实现脱贫目标。”3月10日,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则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就如何精准脱贫,习近平也在青海团给基层干部们支了招,“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不能让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曾表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十三五”规划的引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将甩掉贫困的包袱,携手走进小康的新天地。 

   坚持深化改革:全力攻坚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  

  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2014年,《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收集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所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指导作用。 

  自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已在公开场合400余次提及“全面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战略部署以来,对内增进了人民福祉,对外也扩大了开放,为世界带来发展机遇。在今年两会上,习近平也就深化改革多次进行强调和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是勇于改革创新的“尖子兵”。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之举。就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习近平也向上海代表团的代表们道出了答案,“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也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他强调,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 

  2016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第三个年头。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全面深改第三年,锐意推进改革也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