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牵手”扶贫为百姓“幸福感”加分
《甘肃新闻》整期视频手机 电脑
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两项重要任务。我省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这使得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任务不仅高度重叠,而且极为艰巨。如何在逆境中寻求突破?近年来,我省探索走出了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发展有机结合的双赢道路,贫困地区的生态得到保护、产业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民生得到改善,为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次我们来到康县,走进乡村院落,我们听到议论最多的是今年10月份康县的阳坝镇和大水沟村被评选为2015中国最美村镇这件事。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康县依靠的是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已经建成的236个美丽乡村。康县的青山绿水在为当地赢得荣誉的同时,也成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
走进康县王坝镇大水沟村,一座座白墙青瓦的房屋散落在半山坡上,房前屋后是成片的经济林。眼前这个如画般的村庄就在几年前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烂泥沟”,条件的制约让村民们信息闭塞,思想落后守旧。
康县王坝镇大水沟村村民 王玉英:“我们大水沟村原来没有路 (走路的时候)泥就半腿子上来了 (条件差) 找媳妇都不好找 很困难”
康县王坝镇大水沟村村民 肖九成:“我们原来这里人口多 土地少 加上收入少 生活有些困难 所以像这样大的树 就偷偷过去砍了 砍了卖钱维持我们的生活”
大水沟村的过去几乎是康县所有乡村面貌的缩影。当地80%以上的群众居住在深山峡谷及林缘地区,如何用家门口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让老百姓发家致富,这成了当地领导干部考虑的问题。为此,康县决定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全县350个村统一规划、分年建设、整体推进。5年时间,康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8亿元,撬动信贷资金2.6亿元,把农村交通、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在“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毁一株草、不挪一颗石”的前提下,建成美丽乡村236个,3.4万户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生态的保护与利用间让村民们留住了自然美,更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康县王坝镇大水沟村村民 肖九成:“我们有了绿水青山等于有了金山银山 我们开农家乐啊 或者小型企业 人的思想一天一天变化好了 我们的生态 自然环境 村庄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村庄变美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也高涨了。当地的特色种养殖业、农家乐都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同时,村里的生态风光和美丽乡村这张名片也吸引着外来的“凤凰”客,流转了村民的土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也顺势展开。
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村民 曹彩琴: “(以前)看到我们村里很多开农家乐 可是我们因为没有钱(开不起来) 现在旅游公司来了 跟他们一起合作 我就能在公司打工 在自己家门口 孩子也能照顾得上 还能赚点钱”
庄浪县康庄现代循环经济农牧园经理 李文化:“ 以后的发展有可能还向农家乐,旅游,休闲娱乐这一块发展,还准备建有机蔬菜大棚,可以供给当地的一些超市。”
截至目前,省国土资源厅先后共投入项目资金32.95亿元,组织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共计157个。省环保厅安排36个精准扶贫农村环境整治村,每个项目村给予30至50万元的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垃圾污水收集处理、村庄水源地保护和其它影响村庄环境的环境内容整治。同时,据省林业厅测算,目前全省农民累计利用承包林地造林386.7万亩,分区域发展苹果、核桃、花椒、油橄榄、茶叶等特色林果。以及中药材、食用菌、种苗花卉、禽类养殖、农家乐、林产品加工企业等多个产业。(图版)生态与扶贫”牵手”,甘肃的贫困地区正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之路上大步前进,为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加分助力。
记者:甘肃台,杨蓉,贾明华,张掖台,平凉台
甘肃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