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美丽甘肃】九条岭的羊儿白了 牧民们的心里乐了

30.05.2018  17:04

    甘肃日报记者 齐兴福
    巍巍祁连山,高耸入云天。北麓九条岭一带,点滴雪水,集成溪流,从无数山岭“皱褶”中潺潺而出,汇聚成奔腾的西营河,冲出高山峡谷,奔向东北方向的凉州、民勤以及更远的腾格里沙漠。
    绵延起伏的九条岭曾经生态良好,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牧民的天然牧场。20世纪初以来,煤炭开采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新中国成立后,九条岭曾是我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鼎盛时期,这处矿区有矿工4000余人,从事三产服务的人口近万人。
    近百年的无序、过度开发,给这里的生态带来了严重影响:草原退化、山泉干涸、河水断流……进入本世纪,因资源枯竭,再加上国家政策调整,九条岭煤矿主矿井相继报废,矿区学校、医院及大量住宅院舍闲置破败。2016年,九条岭煤矿彻底关闭,但这里生态恶化形势并未因此而减缓。

    “河水是黑的,草场变成了沙地,煤灰漫天飞,羊也被染成了黑色……”皇城镇水关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军说,九条岭煤矿水磨沟矿区的主矿井和生活区都在水关村,虽然矿井被关了,矿工走了,但环境依然很糟糕。

      水关村是纯牧业村,全村118户人家,多以放牧为生。因环境恶化,水关村的“黑羊”一度严重影响了牧民的收入。“羊毛是黑的,杂质多,每公斤比市场价要低8元左右,‘黑羊’喝‘黑水’、吃垃圾,羊贩子借此压低羊价,牧民没有一点办法……”村主任杨得才说。

    2017年以来,张掖市采取一系列铁腕措施,开启了有史以来祁连山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与修复。肃南县将九条岭矿区的生态治理修复作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回填矿井、清理废渣、拆除闲置院舍、覆土播绿、围栏封育等措施,全力整治、整改、修复这里的生态环境。
    近日,记者在水关村看到,原水磨沟煤矿生活区被铁丝围栏全部封闭,里面没有任何建筑物,新覆的土壤上,绿草如茵。围栏边的告示牌上,一张整治前的实景图再现了这处矿点之前的景象:山沟两侧,密密匝匝的房屋挤成一团,逼仄、杂乱,垃圾遍地。
    “目前,九条岭矿区已完成整治整改任务,并通过了张掖市验收销号,生态治理修复效果初显。”皇城镇党委书记王怀成说。
    “最直观的是,村里的水变清了,干涸多年的许多山泉又咕咕涌动了。”杨德才说,以前草场退化,羊都吃不饱,还要饲料喂养,现在草高了,也茂密了。
    “野生动物明显多了,巡山人员经常能看到狐狸、兔子,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狼爪印记,动植物生态链逐步完善。”西营河林场场长赵军说。
    “从去年开始,遍地的垃圾不见了,漫天的煤灰也没有了,羊毛变白了,羊贩子再也不嫌弃羊肉的质量了。”杨国军说,2017年,水关村的羊毛价格每公斤卖到了35元左右,与市场价格持平。仅此一项,全村较往年增收20多万元。
    杨国军家有4000多亩草场,按照国家草畜平衡政策,他只能养200多只。去年,他将自家的羊卖掉了一半。“虽然羊的数量少了,但国家给了我们草畜平衡的补贴,收入并不受影响。”杨国军说,更主要的是,合理的放牧,使家乡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