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万木葱茏绿意浓

19.06.2014  11:16

  如果说秦岭是一把出鞘之剑,那么甘肃省南部秦巴山地区便是这剑之魄。

  如果说长江是一条挥舞之袖,那么甘肃省南部秦巴山地区便是这袖之魂。

  “这是一个宝贵的复杂地带”。5月下旬,当我们的脚步踏进甘肃省南部秦巴山地区这片葱翠之地时,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话语萦绕心头。走进这块“宝地”,我们抬头见山,低头见水,满眼皆绿。

  甘肃省南部秦巴山地区主要包括陇南、天水两市。秦岭从这里延绵向东,似屏如嶂,横亘我国南北之间;“两江一水”从这里蜿蜒东流,与长江汇合奔腾入海。

  这里,是甘肃省最大的天然林区和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也是我国秦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南部基地”。

  近年来,在南部秦巴山地区,甘肃省陇南、天水两市创新生态保护建设机制,以生物多样性和森林保护、水源涵养为重点,加强区域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为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治荒播绿,治水稳绿,决不让“达摩克利斯剑”威胁这片宝贵之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不断增加的人口生活需要,甘肃省南部秦巴山区域森林、草地资源遭到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破坏,生态功能持续退化,并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控制生态环境恶化迫在眉睫,决不能让“达摩克利斯剑”威胁这片宝贵的土地——这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的心愿。

  依托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基础,陇南、天水两市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采取综合治理手段,使自然生态系统有效恢复,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种树!把砍掉的树种回来。

  站在天水市麦积区颍川河流域甘泉镇东山梁上,放眼望去,颍川河似玉带飘落山川之间,两岸一排排柏树整齐地“站”在地埂上,守护着这片绿意萌动的大地,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这23.7万亩绿地,曾是荒地和农田,跑土跑水严重。”颍川河流域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玉成告诉我们,自2011年以来,覆盖麦积区颍川河、东柯河流域的“两川、四坡、十道沟”已完成大地埂绿化60.8万米、荒山造林2321亩、林带恢复2000亩、道路绿化45公里。“10年后,这里将成为‘大麦积’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治水!把流失的水寻回来。

  “陇南境内有大小河流3760条,这里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陇南市水土保持局治理科科长郭郁说,“正是由于山高沟深,坡陡土薄,这里成为我国四大泥石流高发区之一。搞好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就是保护生命之源。”

  如今,陇南市广泛推行的“山顶梁峁林带,半山梯田缠绕,水窖田边配套,渠道依路布设”的治理模式,做到了“水不出沟泥不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