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发展生态农业 创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24.03.2015  12:53

  原标题:发展生态农业创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创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是市委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生态”发展新理念之一。实现创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的目标,就必须大力传承农耕文明,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一)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二)多样性。生态农业可针对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地都能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三)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了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了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四)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月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

  二、庆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对策(一)加快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根据自然禀赋和区域特点,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林则林的原则,打好以农民“五变”为主的特色产业培育攻坚战。(二)培育新型主体,推进产业化经营。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发展模式,按照转让、转包、互换、出租、股份合作、土地入股等多种流转模式,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三)加强质量监管,创建农业品牌。坚持把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建立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饲料及添加剂使用、农药使用、肥料使用、兽药使用和产品包装等方面的农业投入品使用准则体系。(四)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牛羊品种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灌区农田节水、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标准化养殖、日光温室配套、保护性耕作、苹果套袋和果园标准化管理、秸秆青贮氨化等“十大农业实用技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五)加强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六)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多元机制。市、县财政要以每年递增的方式,列支农业专项资金,扶持发展生态农业。在落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惠农信贷政策的同时,制定出台更多、更广泛、更普及的惠农信贷政策,降低贷款门槛。(作者 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