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存环境每况愈下 市场渴望产品回归本质

24.06.2014  13:22

  [ 摘要 ]随着高收益率这一优势渐失,互联网理财热也逐渐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许多用户开始怀疑“宝宝”能否继续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益。

  受市场流动性、监管呼声渐强等因素的影响,互联网“宝宝”们普遍陷收益泥潭,收益率“破5”成为常态。随着高收益率这一优势渐失,由余额宝掀起的互联网理财热也逐渐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许多用户开始怀疑“宝宝”能否继续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益。

  “宝宝”生存环境每况愈下

  回顾一年前的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当天七日年化收益率仅为3.2340%。借着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升的“东风”,余额宝收益一路上扬,7月1日到达6.307%的高点。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收益率便跌至4.369%,创史上最低。经历了过山车式大起大落之后,余额宝收益率缓慢回升,经过2014年1月2日历史最高峰的6.763%之后便跌跌不休,一路滑到如今的4.71%。其他理财“宝宝”们也多数遭遇相同境遇,收益水平连连走低,七日年化收益率还在5%以上的“宝宝”已经屈指可数。而今年6月12日早间,一则“余额宝显示暂无收益”的消息更是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宝粉”中炸开。类余额宝产品的风险预言或一语成谶?不少“宝粉”表示担心。

  “宝宝”们出现后,攻城略地般极速扩张让传统银行业寝食难安,从2013年年底,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纷纷打响了活期存款客户争夺战,“薪金宝”“现金宝”等各种“”类现金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理财门槛一再降低。纵观该类理财产品近年内表现,虽收益率较之前相比略有萎缩,但总体呈现稳健的势头,多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超6%。外有国家政策、社会舆论的施压,内有银行理财产品争食,类余额宝产品的生存环境将愈发艰难。

  市场渴望类余额宝产品回归本质

  余额宝的高调入市,搅动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一池春水。其一年来的亮眼表现更说明了,随着互联网技术向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入融合是大势所趋。

  其远超银行活期存款的高收益率,极大地调动了居民投资热情,越来越多的活期存款向余额宝转移。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4月,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1.23万亿元。随着吸金能力的不断增强,“余额宝推高了市场利率”的说法流传开来,其存在的合理性屡受质疑。不少财经界专业人士更是公开炮轰余额宝,认为其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

  此外,类余额宝产品缺乏有效规范和管理,所积累的风险已不容忽视。央行日前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3》指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活动经常突破现有的监管边界,进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带,甚至可能触及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底线”。

  为此,部门和银行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客观上限制了余额宝类理财产品的发展。监管部门加强风险控制的要求,以及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的优惠政策,都抑制了这些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国有四大银行目前公开拒绝互联网余额宝类理财产品的协议存款,使得余额宝类产品受到直接冲击。购买、赎回的政策调整也令余额宝类产品遭遇困境。目前已被微信理财通暂停,虽此后该业务又重新开放,但当天赎回没有收益。余额宝转出金额如在5万元以上,到账时间也为T+2日。专家表示,如果T+0实时赎回不能实现,对于用户的体验将大打折扣。

  在这一年时间里,外界对类余额宝产品的认识也在逐步发生改变,从最初的对银行等传统利益的挑战者,到认清其本质仍是监管套利的工具。市场渴望该类理财产品能够回归货币基金的本质。

  向“现金管理工具”演进或为突破口

  曾掀起互联网理财热的类余额宝产品,当下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跨过信任危机这道坎。从余额宝在产品应用场景和功能提升方面的多次尝试来看,从“理财工具”向“现金管理工具”演进或为类余额宝产品的突破口之一。

  4月份,余额宝定期理财产品平台招财宝问世,这个以定期低风险为特色的投资理财开放平台,能够基本满足中低收入人群小微的理财、融资需求。

  6月,余额宝在周岁生日之际更是动作频频:携手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余额宝“0元购机”模式,用户只要授权冻结余额宝中的一定资金,就可以免费申购相应的热门手机,同时仍然享有余额宝收益。同期,“永不停彩”功能上线,只要用户在“永不停彩”设置好彩票种类等条件,系统就会按定制方案从余额宝中每天自动为用户购买彩票。

  此外,与阿里合作的天弘基金将推出全新社交金融平台“宝粉网”,定位于新型社交和金融服务。有消息表示,刻画余额宝用户群全貌的大数据分析报告也将出炉。类余额宝产品正向着互联网金融开放生态系统之路阔步挺进。正如天弘基金官方所言,无论是基金本身还是余额宝,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明天,也会因为各方的努力和创新维持持续的生命力。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