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土建筑:传承千载的生态民居

01.04.2015  03:27

白塔山生土生态园

任震英主持修建的白塔山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土建筑可能是一个非常生僻的词,但是说起黄土高原的窑洞,人们都不会陌生,但提起窑洞来,人们就会自主地联想到贫穷、落后等等,殊不知,灰头土脸的窑洞就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生土建筑,由于环保、节能等众多优点,被建筑界研究人员改造后将会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建筑形式。许多兰州人可能不知道,地处黄土高原上的兰州,在世界生土建筑研究界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A

    藏在深闺

    “这些窑洞是规划大师任震英修建的!”2015年2月的一天,兰州市民崔发亮从一份资料上看到,他每天上白塔山锻炼的必经之路,烧盐沟的旧窑洞在建筑界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当他给同行健身者们介绍时大家一脸惊讶。与崔发亮一样,很多人平常都不会在意身边的这些旧窑洞,而在中国建筑界,这些旧窑洞却是一个里程碑,这个叫做窑洞山庄的地方,是中国生土建筑研究的第一个试验基地,是中国生土建筑研究的发端处。

    白塔山的窑洞山庄来历可有一段故事。1980年秋,我国著名建筑规划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任震英出访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在一次闲聊中,一日本建筑专家青木志郎说:“莫高窟在中国,但莫高窟研究在日本;窑洞也在中国,但窑洞研究也将在日本率先开始。”这句话让任震英心里一震,一股莫名的痛楚涌起。回国后,他立即与有关部门沟通,着手在兰州开始进行生土建筑研究。在兰州发起并创建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

    之后,任兰州市副市长的任震英倡导改良窑洞建筑,在白塔山后山揖峰岭坡面上,因地制宜利用陡峭沟壑建起了50孔新式窑洞居室,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这些窑洞建筑新颖,宽敞舒适,别具一格,每孔窑洞宽3.46米,深6至8米或8至10米不等,高达3.93米。传统窑洞存在的阴、暗、潮、闷及抗震能力差等缺陷已基本消除,而且平均造价只有市区楼房的三分之一。据冬季4个月采暖期测试,其中有两个月可以不必耗能采暖,有的已与太阳能使用结合起来,基本实现了冬季不用采暖设备。窑洞山庄建成后,先后接待过美国、日本、加拿大、菲律宾、德国、英国等国生土建筑专家,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其后,由于任震英先生去世,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挂靠单位机构改革调整,窑洞山庄管理单位混乱,疏于修缮,窑洞山庄陈旧破败,落寞于白塔山后一隅。目前,窑洞山庄还有人居住,却早没有往日的风采。

    B

    传承文化

    “生土建筑并不一定指的是窑洞。”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金光辉说,生土建筑是相对熟土建筑而言的,主要指用未焙烧、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所建造主体结构的建筑。福建土楼、武威雷台、城墙等都是生土建筑不同的反映方式。生土建筑研究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生土建筑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人工凿穴时代。如果按材料、结构和建造工艺来区分的话,生土建筑有黄土窑洞、土坯窑洞、土坯建筑、夯土墙和草泥垛墙建筑等。

    中国生土建筑比较多,陕西、山西、福建等省比较集中,在甘肃省内,庆阳、平凉、定西等地生土建筑较多。就像是敦煌研究一样,这几年,国外对生土建筑的关注很高,在法国设立有“国际生土建筑应用中心”,世界上有三十多个会员。与老的生土建筑不同,现在生土建筑研究不是简单地模仿建一个窑洞,而是研究生土的特性,研究怎么能把生土本质上的一些东西开发出来,国外有一些试验生土建筑,虽然体量不是很大,但是结合新的技术,保暖,采光、通风等问题得到非常好的解决,此类生土建筑很受大家的认可。中国的生土建筑研究处于国际前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都在不同的地区做研究,由于生土建筑协会在兰州,兰州这方面的研究资源比较多,并且做了一些试验性建筑,在国内生土研究方面处于中上水平。

    金光辉介绍,生土建筑是世界上应用史最悠久且分布最广泛的传统建筑形式,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施工,造价低廉,冬暖夏凉,节省能源;它又融于自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同时,生土建筑具有非常显明的地域性特点,对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好的作用,用新技术建造的生土建筑,实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即解决了人的居住需要,又延续了地方建筑风格。

    C

    成果明显

    作为中国生土建筑研究的发源地,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省,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除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任震英所建的山庄窑洞外,2007年建成的庆阳市毛寺生态实验小学连获建筑设计大奖,这是由香港建筑师吴恩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穆钧设计的,当年,在香港勇夺“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之后,在深圳举行的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颁奖典礼上再次爆冷,捧走最重要奖项——最佳建筑奖。颁奖词说: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它结合地形条件,使用地方材料,营造出丰富、自然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并在自然通风采光,保温和粪便处理等方面独具匠心,用适用技术达到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另外,当地工匠的营造,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的结合,也使这个并非引人注目的建筑实践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范例。早在1999年7月,中国生土建筑分会就委托兰州铁道学院工程结构研究所,主持完成了以甘肃省技术标准颁发的《甘肃省黄土窑洞设计与施工规章》(试行),结束了黄土窑洞建筑没有规范可循的历史。2014年8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联合开发的“现代夯土绿色民居建造研究示范项目”,在甘肃省会宁建设完工7栋抗震居住农宅,建成我国首个现代夯土抗震农宅示范村。主体土筑的房屋能达到8.5度的地震设防裂度,在国内尚属首例。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曹凯发明的免烧黄土砖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这是一种取代粘土砖、免去烧制工序的更新换代产品,对于生土建筑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生土分会工作人员胡万荣介绍,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的生土建筑试验项目——白塔山生土生态园获得第七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铜奖,是西北唯一的一个获奖项目。白塔山生土生态园主要由三层十八间窑洞构成,一层为三间复合土夯土式窑洞;二层为六间免烧黄土砖窑洞;三层为九间免烧黄土砖窑洞;设计有太阳能过廊,园区内采用风力发电机供电。建筑材料使用了几种生土建筑材料,特别是免烧黄土砖和免烧粉煤灰砖的使用,开辟了生土建筑材料免烧砖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生态园整个园区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没有使用钢筋、水泥和烧结粘土砖,周围相应设施均为环保设计,比如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完全达到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节能环保的生态特点。

    D

    重新启航

    据记者了解,生土建筑分会是中国建筑学会设在北京之外的两个分会之一,成立之初挂靠在兰州市一家单位,后来因为改革调整这家单位撤并,生土建筑分会工作基本停滞,经费得不到保障,在此状况下,外省要求将分会迁到外地,因其学术影响力较大,兰州市相关部门请示建设部后将分会留了下来。

    “现在关系捋顺了,分会工作将有效地开展起来。”金光辉说,2013年底,生土分会换届,正式挂靠到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准备今年搞一次比较大的生土建筑学术交流会,福建和山西都要求在当地召开,目前还没有确定。

    谈起生土建筑的前景,金光辉非常乐观,他认为,甘肃境内适合做生土建筑的地方较多,黄土高原上有着天然的资源,陇东、定西及兰州榆中北山地方比较适合。现在的问题就是要让人们转变观念。生土建筑存在几千年,肯定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经常说建筑缺少地域特色,一些新建筑穿衣戴帽,做成一个仿古的样式,这类建筑文化上没有传承,传统建筑外形好像留下来,但是内在东西没有传下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类开始思考了,观念发生变化,一些生态性的建筑形式逐渐重新被人们所喜欢,生土建筑能够是一个地区多年传承的建筑形式,必然是非常适合当地环境的,也因此有着巨大的生命力。生土可以就地取材,以此建造的建筑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适合当地水文地质和降水条件,十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非常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适宜建造生土建筑的农村,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生土建筑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特性,不仅可以满足居住需求,还可能做旅游项目。

    做了一辈子生土建筑研究的曹凯,十分热爱生土建筑研究,他的免烧黄土砖发明专利北京有人要买,他说:“我对钱不感兴趣,钱够花就行了,我一辈子研究这事,就想用在新农村建设方面。

    兰州晚报记者彭维国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