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清洁生产 提高治污水平——《铬盐工业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政策》解读
◆ 中国环境报记者郭薇 童克难
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铬盐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以防治环境污染,提高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引领铬盐工业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就《技术政策》的背景、原则和目标等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环境保护部出台《技术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答 :铬渣治理为世界性环保难题,1991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原化学工业部等单位对当时我国铬盐行业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治污染的对策建议。其后,国家有关部门针对铬盐行业的产业发展,联合环境保护部门颁布了数十项行政法规。但是,近20年来,铬盐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并未得到普及,行业产能无序扩张,急需建立引领行业发展的清洁生产标准化技术。
为此,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了《技术政策》,从铬盐工业清洁生产和含铬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处置等方面提出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控制日益严重的铬污染。
记者:《技术政策》对铬盐工业污染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技术政策》根据铬盐工业污染的特点,遵循全过程污染防治的原则,源头控制、过程减排和末端循环并举,以污染预防为重点,以清洁生产减排为核心,以工艺无害化、设备封闭化、操作自动化、计量精准化为特征。
一是源头控制。选用高品位含铬原料、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三废”的排放。推广节电、节水技术和设备,推广一批先进设备,如高均匀度混料机、超大型回转窑、连续自动的中和器及酸化器、强制循环多效蒸发器、连续蒸发结晶制无水红矾钠的成套装置,降低铬化工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水耗。
二是清洁生产。参照工信部《关于印发铬盐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第一批)》,鼓励采用亚熔盐液相氧化法、无钙焙烧法等先进清洁生产工艺,淘汰有钙焙烧法和少钙焙烧法生产工艺。
三是末端治理。对铬污染防控,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对已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加工、循环利用,对已经产生又无法或暂时不能进行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安全处理、处置。
四是风险防范。铬盐生产项目属于化工生产项目,所涉及的产品、辅料等化学品大多数具有有毒性和腐蚀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按相关规范设置应急事故池;生产厂区地面及生产厂房应按要求采取严格防渗措施,并按规范要求设置长期地下水监控井,防止六价铬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解毒后的铬渣运输至厂外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应按照相关规定运输、贮存;对申请关闭的铬盐企业厂区和退役的铬渣库(场)及其周边进行环境评估。
记者:技术政策如何引领我国铬盐行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
答 :《技术政策》引领我国铬盐行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首先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鼓励国内重铬酸钠产品深加工,严格控制铬盐初级产品出口;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淘汰落后和新改扩建相结合,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行业结构调整,调整产业布局,解决好环境敏感地区的污染问题。
其次是源头减量、清洁生产。推进铬盐生产技术进步与强化铬污染防控工作并举。
记者:近十年来,铬盐行业污染事故频发,如何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控制污染事故发生?
答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铬渣、铝泥、含铬硫酸氢纳、废水处理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含铬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规定,优先鼓励在厂内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解毒后的铬渣运输至厂外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应按照相关规定运输、贮存,有效防止运输、贮存等过程中的铬污染。
记者:技术政策最终实现的控制目标是什么?
答 :技术政策最终实现的控制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4点:
一是全面淘汰有钙焙烧和少钙焙烧工艺,全行业全部采用无钙焙烧法、亚熔盐液相氧化法、铬铁碱溶氧化法、气动流化塔式连续液相氧化法、铬铁矿加压碱浸氧化法、双自返低温熔盐法等铬盐清洁生产工艺。
二是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并购重组,形成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集中优势资源促进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开发,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实现铬盐生产大型化、规模化、合理布局的行业发展目标。
三是产能、产量的发展要根据市场预测和实际市场需求决定,防止产能过剩。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规格,特别是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铬盐深加工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是所有企业要实现废气达标排放,含铬废水零排放,各种含铬废渣当年全部得到无害化综合处理,杜绝发生污染事故,做好污染场地含铬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复工作,全面实现清洁生产,彻底改变行业污染严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