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11.04.2016  20:30

为深入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两会的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科技服务业及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座谈会于4月6日在京举行。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原国务院参事、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名誉理事长石定寰,科技部重大项目办原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刘玉兰,科技部高新司原巡视员耿战修,中国生产力研究院院长胥和平,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姚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调研员刘怡,科技部高新司产业发展处调研员王光辉,科技部办公厅副处长王文涛,科技部火炬中心副处长金学奇以及各生产力中心和专委会代表等共75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科技部重大项目办原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刘玉兰主持,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姚燕致欢迎辞。甘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刘燕华参事作了“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对创新服务的认识”专题报告,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模式国际比较、实现中国创新驱动的瓶颈分析、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框架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刘部长认为创新是贯穿从创意到形成价值产业链的全过程,是思维、方法、工具的创新,包括技术、管理、体质机制的创新;创新有思维跨越、创新方式、关键技术、工艺改革、发明革新五个层面;真正的创新是由企业内生动力驱动,需要搭建高水平的创新服务系统平台,以易于企业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创新跨越;创新活动与创新服务要遵循价值规律,每个环节都有盈利点。

他分析了各国的创新模式,美国是“创意”+“商业运作模式”实现创新体制机制的突破;德国是以市场、人才和行业协会组织打造九大创新服务平台体系;以色列是“怀疑态度和危机、未来意识”实现创意,用发达的服务引领创新;韩国是以核心共性技术研究为突破点,实现“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化,内部创新向世界创新转变”。

刘部长还指出,我国在体制机制、创意、管理模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政府需要推动创新手段、开放创新资源形成创新驱动力,真正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改变小作坊式的知识生产方式,建设高水平的科技评价与创新成果经营队伍体系;创新服务需要明确服务对象、功能和内容,核心问题是做好资源配置和与社会融合,对企业实现思想观念、经营和战略的全方位创新服务,实现创新从发现到市场的进入和推出机制,实现从创意到价值的碎片化架桥整合效益;创新服务要实现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运营,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集聚创新人才、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四个基本方向,建设涵盖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文化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解决方案、商业模式、发展战略方面布局,引导跨越式的创造,实现专业化和全方位的创新服务。

最后,他总结了对创新服务的几点体会:经营比生产更重要;研究用户比研究单项技术更重要;拉通产业链比提高生产能力更重要;知识加工比知识生产更重要;创造消费比适应消费更重要。

中国生产力研究院院长胥和平和科技部高新司产业发展处调研员王光辉分别作了“十三五规划”、“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主旨演讲。原国务院参事、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名誉理事长石定寰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座谈会,中建材、中机等6个行业生产力中心和智慧城市等3个生产力专委会就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经验、设想、建议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还对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2016年重点开展的工作进行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