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供销社枯树开新花
位于黄土高原的甘肃省甘谷县,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重镇。但千百年来,贫困一直困扰着甘谷,成了阻碍当地发展进步的首要问题。
2014年,甘谷县被确定为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这个决定,让甘谷人民看到了更多的致富希望。县委书记贾忠慧把供销改革称为“浴火重生、枯树开花,推出一条新路子”。
便民到村:农户家门口享供销
“实体社建在村一级,再组建联合社。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贾忠慧对记者这样表示。在村里建供销合作社,成了甘谷县的新办法、巧办法,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买到商品和返销农副产品了。
甘谷农户大都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甘谷农副产品的销售,也制约着甘谷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谷县在供销社改革中,坚持从建立基层组织入手,在乡级组建联合社,村级建立实体社。这样,就改变了过去乡镇供销组织残缺不全、村一级没有供销社的状况,使供销社真正回归为一个合作经济组织。
去年上半年,甘谷县在乡级机构建设上,财政上列支了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划拨事业编制63个,在15个乡镇成立了基层供销联合社,并选派了一批乡镇干部和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管理,以保证其能高效运转。全县按照入社自愿、利益共享的原则,在产业集聚村、贫困村建立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219个,入社群众达3.2万户,辐射带动农民18万人。
社企分开:供销社走出新路子
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说明改革就意味着创新,要探索新路子。甘谷县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条“社企分开、双线运行”的供销改革新路子。这条新路的特点是,市场驱动与行政推出有效结合、自我发展与为农服务互为支撑。
贾忠慧介绍,在“社企分开、双线运行”模式中,既要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社企必须分开,企业自负盈亏,供销社主要发挥指导、服务、管理村级组织的作用。
“双线运行”的两条线,一条是“社线”,一条是“企业线”。“社线”即县供销社、乡镇供销联合社、村级综合服务社一线,它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坚持开放办社原则,广泛吸纳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产销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入社,形成了以县供销联社为龙头、乡镇供销联社为基础、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的行业指导服务体系。“企业”线即县供销集团公司、分公司、各经营网点一线,它突出市场的主导作用。在这条线上,注册成立了县供销集团公司,设立了社有资产管理中心。“企业线”上,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纳全资、控股、参股等方式,积极兴办为农服务的子公司和延伸到乡村的便民店,形成了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
三社合一: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要发展甘谷农村经济、发展供销社,就必须要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多方面考察、谋划,发现甘谷县存在着村“两委”服务群众没抓手、村级公共服务严重缺位的情况。
找到了原因,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三社合一”就是最适合的办法:整合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扶贫资金互助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能,组建成村级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
根据“把准脉搏、对症下药”的原则,供销合作社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发展的“四缺”问题——缺资金,合作社就向群众提供5000至10000元低息、快捷的互助资金支持,群众不出村就能解决资金难题;缺劳力,就组建生产队,向群众提供有偿微利的代耕代种、统防托管、运输销售等生产服务,既解决了“无人种地”的问题,又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缺技术,合作社就引导致富能人、“田秀才”、“土专家”,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缺资源,合作社就依托服务社经营收入,建立村级幼儿园和老人互助幸福院,还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和环境保洁队,保证村内公益事业有钱干、有人管。
截止到去年7月份,村级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覆盖了甘谷县195个贫困村,累计发放互助资金8500多万元,农机服务面积达到10.5万亩,培训农民达到1.2万人次。贾忠慧表示,甘谷县将进一步总结目前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探索供销兴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