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产业经济村”成精准脱贫奔小康新引擎

25.04.2016  08:03

    甘谷:“产业经济村”成精准脱贫新引擎

    记者 牛彦君 通讯员 史 载

    “啪、啪、啪……”压机在均匀地做圆周运动,不大一会儿工夫,瓦坯立了半个院子。操作压机的人叫张亚梅,是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村民。

    永安村像张亚梅一样做瓦、瓦盆、脊兽产品的农户有近400户,几乎家家有工厂,户户有企业,户均“瓦产业经济”年收入超过3万元。村民张伯年一家办起两个瓦厂,张伯年、老伴、儿子、儿媳全在自家的瓦厂“上班”,年纯收入8万多元。

    现在,像永安村这样的“产业经济村”,在甘谷县多达135个,“产业经济村”已成为甘谷县精准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2015年,甘谷县4.5万人实现精准脱贫,“产业经济村”功不可没。

    甘谷县山多川少,渭河南北的400多个行政村1500多个自然村条件各异。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甘谷县着力在“”字上做文章,“”字上求实效,紧密结合县情、村情,因地、因时制宜,采取“一村一策”等举措,积极引导发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经济,大力发展“产业经济村”。至目前,“产业经济村”已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逐步形成砖盆烧制、建筑劳务、畜牧养殖、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花卉种植、果业种植等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村”。

    “叮叮当当……”每天早晨,从新兴镇渭水峪村准时传出悦耳的钎石声。六组3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以做石器产业为主,成为颇有名气的石器加工“产业经济村(组)”,靠石器去年收入60多万元,户均收入超2万元,村民张明臣靠做石器产业“”出了3名大学生。

    地处渭北干旱山区的安远镇店子村不断引进苹果新品种,加大苹果园的科学管护力度,苹果产业蓬勃发展,户均苹果收入超过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产业“专业经济村”。同处渭北的金山乡金山村,将人多地少的劣势,转化为劳动力转移的优势,他们走南闯北,东进西出,不仅人人当小工,而且个个争当小老板,金山村成了高寒山区的建筑老板“专业经济村”。韭菜产业“专业经济村”磐安镇燕家村,农民人均靠韭菜收入6600多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余元,被列为全县首批“小康示范村”。而地处城郊的大像山镇北关村,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大力发展服装加工销售业,个体户达到300多户,成为服装加工销售“专业经济村”,“万元户”已成为该村的“贫困户”。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