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校毕业生第一站的抉择
原标题:大学毕业生“第一站”的抉择
6月,又是一年毕业季。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上升到727万人,再次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从毕业人数来看,今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于是,高校里的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纷纷出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难、压力大。
当“象牙塔”变“雷锋塔”
对于四年专攻美术的李炎来说,从2014年1月开始找工作到现在,奔波于各类招聘会,或是在网上投简历,投出去的简历大多数都石沉大海没了音讯,通知面试的几家企业也都以没结果告终,至今一无所获。
聊起自己的求职经历,李炎感慨不已。李炎说“几次面试碰壁后,现在我也想通了,能够在兰州找一份月薪达到2000元的工作就可以了。以兰州的物价水平,租个房子、吃饭、坐车上下班加起来,一个月没有2000元,就没法生存下去。”
“一直以来,画画是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专业,但在面临就业时,没想到与这一专业对口的职位却少之又少。”说到这里时,李炎的神情有些黯淡。
在与李炎的交谈中,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不少同学找工作时都感到特别郁闷,李炎所在的美术系将近200人,毕业正式签约的只有十几人,其他都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
据李炎称,许多同学和他一样,还正在四处联系工作中。他说:“在没有就业的同学中,有一半的同学表示将选择通过人才市场继续找工作,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把‘宝’押在了考研或考公务员上,也有期望通过找‘关系’来解决就业。”
通过几次人才市场的招聘要求和许多已经进入职场的人员聊天中,李炎和几位没找上工作的同学有一个共识,他们都认为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用的很少。
而就今年的就业形势,国家高级创业指导师及国家人社部中国创业培训IYB计师施顺杰分析认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就业也是权宜之策。
网上创业讲座开进大学课堂
对于大学生而言,从学校到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如何尽快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又如何顺利地在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上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是每位毕业生关注的焦点。
对此,施顺杰坦言,“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后就业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还有一条出路是创业。创业是就业,而且是最好的就业。”
然而在创业过程中,因资金、经验、投资方向等因素成了大学生创业的绊脚石。
也正基于此,在今年大学生毕业前夕,兰州市人社局联合兰州各大高校共同举办的“电子商务进校园”推广活动在各大高校举行。活动主要是推动电子商务应用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网络化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当代大学生又是网络的深度使用者,对于缺乏创业经验和资金的大学生来说,网上创业投入资金少不说,相对风险也会低一些。因此,大学生应抓住机会在网上创业。”施顺杰说。
讲座课堂上,感兴趣的同学提出了本地网上创业货源的问题。施顺杰建议,兰州本地有很多特色的产品,比如百合、枸杞等,通过政府帮助搭建的特色货源平台解决货源问题。学校也会为大学生解决技术指导、技术支持等难题,创业者只需通过网络做好产品推广来吸引顾客。
兰州市就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高校开设电商创业其实是在转变他们观念实现自主创业,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校内校外“观念”需先行
经常在全国各大高校讲座的施顺杰认为,甘肃的大学生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学生,从能力方面来讲没有什么区别,但东部的大学生在一个创业气氛很浓厚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东部大学生毕业后,大多都在打算该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西部的大学生毕业后,更多则是认为到机关、事业、大企业才算正式就业。
“要从就业中引导出创业的氛围。”施顺杰说,作为内陆城市的兰州要因地制宜的转变观念,认清形势,没有稳定的工作,创业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大学生选择创业要稳扎稳打,不要期望值过高,也不要太悲观,要抱着一个良好的态度创业去努力,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毅力,那么创业一定会成功的。”
西北师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光是学生转变观念,学校应将教学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要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解决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随着大学生创业行业的兴起,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尽量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创业论坛、创业教育等多种方式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创业校园行等学术科技和创业培训活动,来加强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这位负责人认为,“如何引导大学生把握创业机会,培养必备的创业素质直接关系着他们未来创业的成败,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创业综合培养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