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甘肃马铃薯主产区的调查: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03.08.2015  11:48

    小土豆做成大产业——来自甘肃马铃薯主产区的调查

    新华社兰州8月1日电题:小土豆做成大产业——来自甘肃马铃薯主产区的调查

    新华社记者王艳明、程楠

    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甘肃省定西的马铃薯今年长得十分旺盛,一朵朵洁白素雅的小花开在碧绿的马铃薯茎叶上,清风拂过,美不胜收。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动下,这里的农民、企业主对马铃薯产业前景看好,种植、加工、出口行业信心高涨。

     新型经营主体“投身”马铃薯种植

    “只有规模种植才能有效益,2014年我种了40亩马铃薯,每亩卖了1000多元,今年扩大到120亩。”站在家门口的山坡上,王雄望着长势喜人的马铃薯无限畅想,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王雄的家在定西市种和村,他做过小生意,养过羊,随着当地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他又把精力投向了马铃薯种植。“我们这里最大的资源是土地,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马铃薯,我的远期目标是种500亩。”王雄说。

    定西市地处甘肃中部,这里土地广袤,土壤疏松,肥力中上,当地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多万亩左右,总产量连续保持在500万吨以上。在这里,像王雄一样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在定西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办副主任李文学介绍,目前,定西市从事马铃薯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77个,全市从事马铃薯生产、购销的家庭农场11个,全市共有3200余户贩运大户从事马铃薯销售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加工经营户看好马铃薯食品“”景

    渭源县清源镇年家河村神泉山社村民刘学良今年35岁,2009年开始在县城以西约2公里的地方开起了以马铃薯宴为特色的农家乐,年收入近30万元。

    记者在他家的农家乐菜单中看到,“洋芋宴”特色菜品多达26种。“在我的营业额中,约有十分之一是马铃薯为原料,我觉得能把家乡美食发扬光大就是财富。”刘学良说。

    将马铃薯制作成美食利润能翻几十倍,加工成地方特产,利润也非常可观。“如果单纯算价钱,加工成粉条,等于一斤鲜薯卖到了7毛钱。”渭源县五竹镇五竹村村民张琴英做马铃薯粉条加工10多年,在她不足1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里,每年能加工30吨粉条,消耗马铃薯300吨,收入3万多元。

    企业积极参与马铃薯主食化探索

    “这是我们用马铃薯面粉加工的馒头、花卷、面条。”在甘肃沁园春产业集团的试验室里,该公司董事长杨德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研发的主食产品及已经取得商标注册“娶媳妇”的马铃薯面粉,“这种面粉是用马铃薯淀粉和小麦粉调和而成,营养高,口感好”。

    马铃薯粉条、粉皮、粉丝,这种大江南北老少皆宜的食品,也在向主粮化迈进。“目前市场上的‘三粉’有80%是马铃薯加工的。”甘肃清吉洋芋集团董事局主席何清吉介绍,该集团已经投资建成5000吨的无矾粉皮生产线十条和3亿桶方便粉丝生产线,产品销路很好。

    品质高,口感好,定西人种的马铃薯,也走向了世界。“今年一季度,我们农产品出口创汇超过了1000万美金,随着速冻马铃薯薯条、薯泥、薯饼等上市,今年的出口创汇有望达到3000万美金。”甘肃巨鹏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金军介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