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飞天”与“上海热丽”文化科技融合的启示

27.11.2014  17:19

  原标题:一次意想不到的“联姻”——“甘肃飞天”与“上海热丽”文化科技融合的启示

  记者 施秀萍

  11月18日,仅仅用了三天,吕军就拿到了甘肃飞天热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

  这家公司是由甘肃飞天出版传媒集团、上海热丽科技集团和甘肃热丽电热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吕军是“上海热丽”的总经理、“甘肃热丽”的董事长,现在兼任“飞天热丽”的总经理。

  “甘肃飞天”是直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集“编、印、发”于一体的国有文化企业;“上海热丽”是一家致力于新型碳纤维复合发热的民营科技企业。

  这看似完全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企业是怎样“走”到一起的?

  “相识”,一次供暖引发的战略合作

  “甘肃飞天”是顺应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于2013年9月24日由甘肃新华书店集团、甘肃文化出版社和甘肃新华印刷集团组建诞生的文化“弄潮儿”。

  这位“弄潮儿”野心勃勃:以飞天文化产业园项目为具体抓手和有效载体,到2020年,打造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达“双百亿”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飞天文化产业园位于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工业园区,“甘肃飞天”与“上海热丽”的“相识”就发生在这里。

  2014年1月,“甘肃飞天”董事长、总经理王卫平邀请事业有成的“上海热丽”董事长孙兵和总经理吕军到飞天文化产业园参观,想让他们帮着招商引资。

  正是最冷的季节,飞天文化产业园一期会议室却没有暖气,原因是天然气还未通到沙井驿,而用锅炉供暖,每天就得1万元。

  “当时,我们就提出试试我们的产品。”吕军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碳纤维发热产品具有“低碳、环保、洁净、智能、实惠”等优势,已获得14项国家专利授权,既可工用,亦可民用。

  以100平方米民居5个月的供暖季、兰州现行供暖价格5元/月·平方米为例,需2500元;采用“热丽碳晶”技术供暖,以现行供电价格0.51元/小时计算,需2000余元;可分房控制供暖,可智能预约供暖;不需每年维修,不会“熏黑”白墙……

  “关键是环保。”吕军说,“热丽碳晶”供暖不需铺设供暖管道,不用担心管道局部受损影响全城供暖,不燃煤、不烧气、不用水,“绝对零排放、零辐射、零污染”。

  “上海热丽”的“送温暖”活动让“甘肃飞天”感动之余,不禁思考:这么好的技术能否引到甘肃来,能否通过改良供暖模式为兰州治污“治本”?

  3月份,架不住王卫平的诚意邀请,吕军再次来到兰州,注资成立“甘肃热丽”,既作为“上海热丽”在兰州的前沿阵地,又深摸甘肃采暖市场,发现“需求真的很大”!

  4月底,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月份,双方在深圳文博会签约,正式确定“恋爱关系”。

  启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从“上海热丽”来看,有好技术、好产品、好服务,自然“好女不愁嫁”;从“甘肃飞天”来看,既不“小家子气”拘囿于文化领域,又以“大胸怀”着眼兰州治污,体现社会担当。关键是做“有心人”,以“快、准、狠”抓住招商引资机会。

  “热恋”,两个半圆构成一个完美的圆

  “甘肃文化产业能不能搞上去,关键在占比超一半以上的新闻出版广电这个首位产业。”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拜真忠告诉记者,新闻出版、印刷等传统产业受新媒体的冲击日益严重,按部就班靠传统产业继续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显然不太现实,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必须打破行业界限,跨领域合作,提升竞争力。

  为此,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先是召开局务会,专题研讨与“上海热丽”的合作事宜;后又广泛研究产业政策、调研市场前景、赴上海实地考察……

  “他们一直‘追’着我们,三天两头谈这事。”吕军坦言“上海热丽”作为唯一一家致力于新型碳纤维复合发热材料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早已接到全国各地抛来的众多“橄榄枝”。

  “之所以选择甘肃,是他们的诚恳、高效与胸怀打动了我们。”孙兵告诉记者,“上海热丽”高管有三分之一是甘肃人,情感上自然有所偏向,但下定决心,一是对方高瞻远瞩,对“热丽碳晶”技术有高度认知;二是工作高效,沟通顺畅;三是有担当、有胸怀,“做文化的想着城市治污,能有几人?”

  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彼此发现有着越多的“闪光点”和“共同语言”,就越发“喜欢”对方了。

  “甘肃飞天”有品牌、渠道、政策优势,“上海热丽”有产品、技术、资金优势,关键是有“共同追求”:“甘肃飞天”致力于打造“双百亿”龙头文化企业,“上海热丽”要做全球采暖领域知名品牌,实现企业上市。

  目标既定,他们迅速调整飞天文化产业园园区规划,快速完成土地平整、前期论证等大量工作,组建筹备小组,抽调专人与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协调。

  “注资6000万元、投资3个亿的‘飞天热丽’用了不到10个月。”吕军笑言,自己根本没想到会与“甘肃飞天”这么快就“登记领证”。

  启示:心动不如行动。对“上海热丽”来讲,落地甘肃完全是“计划外”,是“甘肃飞天”的行动让他们动心了。当然,既是合作,必要平等,双方各有优势,才是关键;在招商引资中,“打铁还需自身硬”依然是“铁律”。

  “结合”,开启文化科技融合的美好未来

  “前景看好,效益可观。”吕军告诉记者,“飞天热丽”投资建设的地暖片,在新农村建设、煤改电试点、高寒低压下地区、文化古建筑等领域优势明显,“预计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毛利润达10亿元。”

  仅仅是单一的地暖片生产和销售吗?当然是“NO”!

  甘肃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还有百合、枸杞、苹果等特色农副产品,但长期以来,受育种、中药材、农副产品的初加工干燥技术、长期保鲜技术等发展瓶颈制约,未能形成规模效益和高附加值效益。

  有发展空白,就有发展空间。

  “以地暖产业为基础,逐步渗透更多领域。”吕军介绍,他们将建设“三个研发中心,一个中试基地,一个数据平台”,全力推动甘肃育种产业、中药材产业、农副产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大市场”方向发展;尤其是以中国中草药及高经济附加值农副产品交易要素为主的大数据中心,将整合全国中药材、农副产品的种植、研发、生产、购销等多个渠道数据,形成国内首个中药材、农副产品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引领甘肃乃至全国市场。

  “通过在‘文化产业’中植入‘高新技术’,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全面融合。”王卫平同样信心满满,双方合作既为加快我省高新绿色印刷、兰州数字社区智能采暖‘推波助澜’,是有益政府、百姓和社会的大好事,又深化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管理体制,为“甘肃飞天”注入新活力,“双百亿”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12月1日,双方将在飞天文化产业园开工建设“飞天热丽”的“新家”,开始他们美好的“新婚生活”。

  启示:不看现象看本质。文化与科技融合不一定要动漫,不一定是新媒体,看清携手发展、互利共赢这个本质,无论文化与科技,还是文化与旅游、金融等融合的天地会更宽广。此外,“甘肃飞天”能放下“国字头”身段,主动与民营企业“联姻”,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态度。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