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青城古镇:演绎千年神奇故事(组图)

09.04.2017  10:45

  青城古镇:演绎千年神奇故事

  走进青城也就走进了一段古老的记忆。

  高家祠堂有着许多荣光的记忆。

  开栏的话:

  甘肃历史悠久,有着许多独具特色、别有风味的魅力乡村小镇。记者以影像记录的方式,用镜头聚焦这些小镇,全方位、多视角还原陇原小镇里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充分展现传统小镇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小镇故事”专栏,通过影像资料,感同身受地体味新时期全省特色乡镇的继承与坚守,凸显甘肃田园小镇的古韵风雅以及劳动者的勤劳与质朴,报道陇原乡镇发展的困惑与前景,创新与坚守。敬请关注。

  俯瞰青城古镇,原汁原味的四合院一览无余。

  青城书院是这里重视教育的见证。

  循着黄河的流淌,走进青城古镇,历史烟云都会从目光所及的庭院小径中复活。站立街头,商贾往来繁华无比的古镇形象,仿佛可以从大气恢弘的古建筑群中有所感知。沐浴时代新风的千年古镇在旅游升温浪潮中,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如同黄河的涛声一浪一浪吟唱而来。

  青城古镇位于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历史上的青城交通发达,商贾云集,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以水烟为主带动多方商贸流通发展,让这里当时富甲一方,远近闻名。行走街道,保存完整的罗家大院、高家祠堂仍可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风云变幻。

  喜读书,乐读书依然是古镇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一壶水烟就是一段青城故事。

  家住古镇68岁的周建学是熟知古镇历史的老人之一,也是古镇最后一任水烟厂厂长。他赋闲后,花了近十年时间,一直在做古镇文化传承保护,小镇馆藏的好多文物都是他挖掘收集来的。说起古镇,他最自豪的就是当年商贸发展,村民视野开阔,重学重商,重礼仪。历史上这里办书院出人才,先后考取了11名进士,成为当年经济发达、教育发展的见证。听他细数历史家珍,娓娓道来,几天也有听不完的故事。

  坐落在古镇的青城书院,几进庭院对称而建,蔚为壮观。屋顶的木檩子方方正正,预示方正做人。起起伏伏的院落,勾勒着小镇当年书声琅琅的轮廓。傍水而读,涛声作伴,勤学知礼,一幅乾坤盛世图景。几大家族家家庭院牌坊林立,文功武治匾额高悬,加上演绎很多的城隍故事,让这个小镇有了更多的神秘。

  罗士武老人对自己新做成的黄河水车特别满意。

  街头随处可见的商铺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青城古镇因水烟而名,因水烟而兴,因水烟而盛,却也因水烟而衰落。

  周建学老人说起青城古镇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诚信而热情”,在商贸发达时期,这里是全国的著名水烟集散地,沿黄河河道流通至全国各大城市,与之对应的是全国各地的精美商品也回溯青城,当时青城大小商号不少,且个个诚信经营。截至目前,当地的个体工商户最强调的理念仍然是诚信经营。遗憾的是随着全国烟草市场转型,加之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业的发展,让当年的码头优势不再凸显,繁荣无比的古镇逐渐沉寂。从此,曾经的水烟几无生产,湮没在了浩瀚历史中。

  在青城,和古迹对应的是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古镇上,有一家三世木艺传承的家庭,户主罗士武是远近出名的能人,制作的黄河水车堪称一绝,水车全部为木料制作,没有一个铁铜铆钉,他制作的水车成为研究黄河水车的活教材。他介绍说,青城靠近黄河,昼夜运转千亩足,时刻不停百谷来。这是对当年黄河水车的真实描述,留存水车是对社会发展的回顾,如今水利设施发达,早已不用水车灌溉,但水车与黄河,黄河与水车的记忆将是永远的。

  游客在青城感受久远的古风遗韵。

  时尚元素在青城也不缺席。

  在暖阳下传唱青城小调的高启康老人一如从前。他是青城小调的传承人,9岁开始学习唱青城小调,师从当时最负盛名的李仁友老人,曾经唱遍方圆百里,在新社会他对现代戏剧进行了艺术化创作,先后结合重男轻女现象编演了《弃婴》,结合古镇旅游大开发创作了《古镇逢春》,这一系列的创作如今成了游客从文艺角度认识古镇的重要窗口。他培养的学生高海燕成了古镇旅游公司的文艺骨干,表演的节目受到来自法国、伊朗等国游客的高度赞扬。

  近年来,举全镇之力打造的荷花池更是夏天人们休闲度假的胜地。青城每年开展摄影大赛直观呈现古镇之美,让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在古镇更有了生机,用影像构建国家旅游发展战略,让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历史性图像档案是这个古镇的最新尝试。旅游带动发展,旅游带动产业,正是这个古镇新走的发展之路。

  记者吕亚龙 张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