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逐步构建现代农业种业体系

18.06.2014  10:21

    新华社兰州6月17日电(记者连振祥)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制种基地,甘肃省将以保障粮食生产用种安全为目标,通过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等措施,努力构建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种业体系。

    记者了解到,6月初,甘肃省政府制定了一项农作物种业规划,提出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提升甘肃供种保障能力、商业化育种能力、育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全面提升甘肃种业发展水平。

    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甘肃省将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体系、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种子管理和服务体系,将以玉米、马铃薯、小麦、瓜菜花卉、啤酒大麦和油菜制种为主要品种,建成相对集中、长期稳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生产基地290万亩。

    在此基础上,甘肃将构建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成科研和鉴定基地,选育一批高产、优质、专用、多抗及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建立完善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体系,提高抗灾救灾能力,打造10家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据了解,目前甘肃省种子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河西走廊为主的玉米种子150万亩生产基地,年产种量占全国玉米生产用种量的60%左右,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建设项目在国内率先启动,中国种业54家骨干企业中已有41家在甘肃建立了加工中心和生产基地。

    同时,甘肃育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玉米、小麦、啤酒大麦、胡麻和马铃薯改良分中心及一批品种区域试验站建成。截至目前,甘肃全省共选育审定(认定)农作物新品种1469个,培育了世界首个杂交胡麻品种及一大批抗锈冬小麦、南瓜、番茄等优良品种,良种对粮食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4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