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走基层看变化陇上江南春来早

20.03.2015  12:58

  记者 周者军

  初春时节,陇南的田间地头,群众翻地播种、覆膜保墒、搭建温棚、剪枝整形的身影随处可见,绘出了一幅“陇上江南春来早,男女老幼闹春耕”的美丽画卷。

  老把式赶“科技潮”

  在徽县江洛镇李寺村,63岁的李根直正在按照农业科技人员开的配方,往刚刚翻过的地里施肥。

  “原来的‘粪大水勤,种地不用问人’变成了现在的‘照方抓药,地里缺啥补啥’,又降成本又增产量,种地越来越省力省心了。”老李笑着说,从延续多年老品种不换的种植习惯,到迎合市场开发田间新品种,从简单的靠天吃饭能收多少是多少,到打出增产增收科技“组合拳”,李寺村靠科技增产的例子,不止这一个。

  李根直告诉记者,以前种田施肥全凭经验,粮食却不见增产,自从用了配方肥,光景大不一样。今年他家种植的11亩小麦,长势喜人,为了“夺”丰收,老李请来土肥站的专家,经过估算,若后期天气良好的话,小麦亩产有望突破500公斤。

  老李深有感触地说,庄稼一枝花,科技要当家。“如今种庄稼,从测土配方、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再到品种改良,每一个环节都贴上了科技的标签,咱种田老把式也赶起了科技潮流啊!”

  蒜苗俏销农民笑

  3月,穿行在白龙江畔,目之所及,收获与播种的场景同时映入眼帘,下至文县临江,上至武都区两水、石门、角弓等乡镇,一片片绿油油的蒜苗地里,成熟的蒜苗正在被采挖、打捆、装车……

  白龙江沿岸川坝河谷地带,由于光照充足,水肥条件好,水浇地都是农民群众非常珍惜的“万元田”,蒜苗也是这里群众长期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

  在武都区汉王镇罗寨村,村民卢发军正和本村十多名村民一起收割自家的蒜苗。

  卢发军说,开春以来,武都区农业部门通过报纸、电视和微信、微博等媒体进行推销,蒜苗一直保持俏销的喜人局面,收购价每公斤2元钱,市场零售价每公斤4元钱,比去年好很多,而且收购商直接到地头收购,蒜苗一出土就被装车运走,发往附近的蔬菜市场以及兰州、西安、成都、银川、西宁等城市。

  “今年的蒜苗长势很好,亩产1万斤不成问题。”卢发军乐呵呵地说,由于村里大部分都是水浇地,一年四季地不闲,人也不闲,收完蒜苗,紧接着就会种上玉米、马铃薯。

  互联网上卖苹果

  “去年靠网店宣传和销售,礼县苹果一下子出了名,我们村也跟着沾了光,花牛苹果竟然卖到了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果农的收入比往年多了3成,如今大家种植苹果的积极性可高了。”站在板凳上,在树杈间剪枝的礼县祁山乡赵家村村民赵富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盐官镇新合村的良源果业合作社,七八名客服人员正在网上与顾客交谈、接单。宽敞的院子里,十余名妇女正在熟练地选果、套袋、装箱、包装、过秤、贴单、装车。

  “今年短短3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已实现网上苹果交易2.9万笔、147吨、265万元,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啊!”合作社负责人康永良一边指挥工作人员包装外发苹果,一边高兴地说。

  康永良告诉记者,为了创建“从田间到舌尖”的网商销售模式,合作社投资新建了电子商务示范苹果园100亩,电子商务专用冷藏库1个,安装了8个摄像头,对果园进行24小时实景展示,在网店设有全程监控视频链接,让顾客能清晰地看到果园实景,极大地增加了顾客浏览量和成交率。同时合作社还带动县内外更多网店分销礼县苹果,已发展分销网店40多家,形成网销礼县苹果的强大集团矩阵。

  “去年,‘礼县苹果店’网店苹果单品多次在淘宝网水果店类销量排名第一,年交易额实现700万元,今年我们要再接再厉。”网店客服潘明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