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谋划“绿色崛起”新兴产业“挑起大梁”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斌
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甘肃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对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增长动力转换,从源头上根本上确保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前不久,甘肃省省长唐仁健在首届甘肃祁连山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表示,甘肃正在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深刻教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比其他省份,更加珍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坚决不要带水的、带菌的、带灰的、带血的GDP。”
据了解,为了从根本上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甘肃省委今年年初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并编制出台了《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指导甘肃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提出目标,经过5~8年的发展,甘肃省清洁生产产业初具规模,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循环农业优势彰显、打响绿色生态品牌,建成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市场潜能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生态产业体系,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形成绿色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这其中又主要分成两个阶段:其一,到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其二,到2025年,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清洁生产、高效生产、低碳生产占主导地位,为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强调,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目标,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局,抢占文化、通道、技术、信息“制高点”,将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产业,着力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等产业,实施十大重点工程,积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挑起大梁”,走具有甘肃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崛起。
发展布局上,《规划》指出,围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突出区域特色、优化空间布局,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具体来看:
在中部地区,甘肃将围绕兰州新区、兰白(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整合聚集创新要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数据信息、通道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的清洁化改造,强化黄河流域甘肃段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打造以兰白城市群为重点、城乡一体化的中部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
在河西走廊地区,甘肃将以构建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为重点,加快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戈壁农业和以核能循环利用为主的军民融合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河西走廊干旱区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
在陇东南地区,甘肃将以加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重点,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和科学技术支撑,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流域综合治理和防灾减灾,发展壮大先进制造、文化旅游及保健养生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绿色化水平,建设陇东南开放型绿色生态产业区域合作经济带。
同时,甘肃还将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通过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快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和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工作,全面整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先行区域,巩固祁连山这一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切实保护好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和“母亲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政策保障方面,《规划》提出,将通过产业规划引导、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强财税支持、严格监测评估考核、构建绿色技术体系、加强试点示范引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举措,促进各类要素有效聚集,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新闻链接
甘肃着力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王斌报道 近日,甘肃省政府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打造一批适合省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甘肃省重点特色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3~5家全国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特色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
《实施意见》中列举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着力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三是持续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四是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五是大力倡导绿色供应链;六是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其中强调将推进以兰州为中心的多式联运枢纽站场建设,提升酒泉和嘉峪关、天水、金昌和武威、平凉和庆阳区域性物流枢纽地位,建设张掖、陇南、定西、临夏、甘南等重要物流节点,加大国际陆港、国际空港建设,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积极融入中新“南向通道”建设,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