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蓝皮书》辅导会暨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1月10日上午,《甘肃蓝皮书》辅导会暨青年论坛在院学术厅成功举办。特邀刘敏、颜廷亮、安江林三位研究员为我院全体职工作《甘肃蓝皮书》辅导报告。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博士冯乐安,监察室副主任马颖,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吉宏以及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徽翰作为青年科研人员代表发言。会议由王福生院长主持,我院全体职工参加。
辅导会上,刘敏研究员通过“三看”对《甘肃蓝皮书》提出宝贵建议。他说,“一看”《甘肃蓝皮书》的昨天。经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甘肃蓝皮书》已由最初省社科院的科研平台,发展成为如今甘肃省内智库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社会科学的学术品牌,思想文化领域的文化品牌,甘肃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工作成就的展示品牌,成果丰硕。“二看”《甘肃蓝皮书》的今天。主要有两方面的短板:一是学术视角和理论功底还需加强;二是预测上有待提高。“三看”《甘肃蓝皮书》的明天。未来从大的方面讲,要抓好知识储备和创新,即通过不断学习练好基本功;要抓好新问题调查和老问题追踪调查;要抓好深度分析和精准预测;要抓好对策建议,以被转载、被采纳为目标。具体来讲,还要关注蓝皮书结构的年度调整、问题和领域的新拓展、方法和技术的新借鉴以及内容表达的新境界。颜廷亮研究员围绕《甘肃蓝皮书》的撰写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说,在撰写前先要弄清蓝皮书的体例,准确把握它的撰写特点,直接切入主题。有副标题的要紧密围绕副标题展开,切忌离题。要注意文章结构,做到结构完整、逻辑严谨、层次清晰。要讲究行文中用词的明确性和准确性,使文章有骨有肉,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安江林研究员从课题研究的角度指出,要在每年《甘肃蓝皮书》的选题上多下功夫,多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叉学科和具有前瞻性研究的领域内选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覆盖范围;要把握好《甘肃蓝皮书》撰写的基本结构和两个重点,即知识性与应用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青年论坛环节,社会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博士冯乐安从他编研撰写《甘肃社会蓝皮书》的经历出发,分享了他撰写蓝皮书的基本方法和思考感悟。要将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善于运用现有资源,用专业视角、专业术语等展现文章的专业性。要注重把握选题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对个别领域要持续关注,做好知识积累。要集中有限的力量去做研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专题调查。还要注重对第三方视角的把握,在一些敏感问题上讲究出发点,弘扬正能量。监察室副主任马颖从实践、反思和务实三方面分享了她的感悟。她以2016年撰写《甘肃藏区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为例,深刻体会到实践对于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只有立足实践,才能看清问题,也才能做好当下。要多反思,它是帮助你不断进步和成长的源动力。要务实,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心无旁骛,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农发所助理研究员徐吉宏从阅读文献、资料统计、田野调查、数据分析等基础研究工作出发,分享了他对蓝皮书撰写工作的几点体会。他说,积累是课题研究的基础,要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要常反思多交流,以此培养研究兴趣。要重视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及时拓展思维。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刘徽翰分享了他长期撰写《甘肃社会蓝皮书》的心得体会。要在“小、精、深”上下功夫,即切入点要小,内容要精炼,研究要深入。要处理好理论与应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调研中多观察思考,多请教交流,苦练内功,准确表达。
王福生院长认真听取专家报告和青年科研人员的发言,不时记录思考。他说,我们要以《甘肃蓝皮书》的编研为抓手,着眼我院科研能力提升,做受外界尊重的科研人。要形成全院搞科研、全员搞科研的氛围,在竞争中提升科研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蓝皮书的撰写练好本领,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课题。要紧密结合我院科研实际,进一步增强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在不断提升蓝皮书质量的同时提升蓝皮书的影响力。 (燕星宇撰稿/董积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