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筑牢气象现代化基础

29.10.2015  11:22

  原标题:甘肃:筑牢气象现代化基础

  在世界气象纪念日当天,来自兰州市几所中学的学生在省气象局学习气象知识。(资料图片)通讯员 倪永强

  工作人员进行增雨高炮的检修转运。近年来,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及时预警,联报联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资料图片)通讯员 张丰伟

  记者 陈泳

  一直以来,我省是全国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8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5个百分点。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确保气象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我省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以及气象服务保障综合能力,对于保障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福祉等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在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相关意见之后,各级气象部门不断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气象预报预测、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快速推进了气象现代化发展步伐。

  服务直通田间地头

  从去年起,根据我省实际,省气象局制定了“需求引领、科技驱动、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气象现代化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西部生态安全的需求,依托我省在气象领域的科技储备,在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力争取得突破,同时因地制宜地推动市县级气象现代化建设。

  “以前做一期天气预报,我们要参考大量的数据资料,云图、气压等信息需要好几个显示器摞起来看,费时费力。”皋兰县气象局副局长王亚军说:“因此,不只是社会大众对气象发展有需求,我们行业工作人员同样有需求。”

  皋兰县是西甜瓜种植大县,西甜瓜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西甜瓜种植最害怕低温霜冻寒潮灾害天气,一遇到灾害性天气,就会绝收。西甜瓜种植大户杨道熊回忆道:“在2008年,有20多天连续阴雨霜冻天气,瓜苗被冻死,我家两个大棚全部绝收,损失了6万块。”

  今年9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使皋兰气温下降至零下,但由于在前一天收到了县气象局发布的寒潮预警短信,杨道熊迅速采取了防冻措施,使自家种的西甜瓜躲过了冻害。他说:“这气象预报还真准,气象短信已经是我今后种瓜不可缺少的‘法宝’了。”

  一个预警短信就能解决问题,气象部门是怎么做得到呢?王亚军介绍说,从2013年起,皋兰县气象局就开始采用市气象局统一开发的县级综合业务平台了,这个平台主要分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预报预警业务、人影指挥业务、农业气象业务、资料共享数据五个模块。县气象局还专门在农业气象业务平台中加入了针对西甜瓜种植的天气预警服务,根据西甜瓜不同发育期结合七天精细化天气预报综合分析,预报进入下一发育期的时间,种植户们只需要看手机信息,足不出户便可收到西甜瓜不同生长期所需的气候条件。

  在笔记本电脑上,王亚军轻松地演示着综合业务平台的各项功能。只见屏幕上能够直接显示降水、气温等逐10分钟、30分钟、1小时的实时数据。当雨量超过警戒值时,平台会自动报警,并自动生成预警短信及时对外服务。“在以前,如遇到短时灾害性天气,还没等预报抄送到相关单位,天气过程就要结束了。”王亚军说:“现在通过这个平台,只需要鼠标一点,信息就到了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邮箱、手机等通讯设备上,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随着温室大棚蔬菜、花卉、反季节瓜果生产的日益发展,皋兰县利用综合业务平台中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引进不同类型设施农业气象信息智能化服务系统,实现了环境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危害等级预报,系统还能自动提供相应预防减灾措施。目前,该系统已经在该县21个站点投入运行,覆盖了所有的设施农业种植大户。

  “虽然兰州各县区都在使用这个气象综合业务平台,但是产业需求不同,气象业务需求也不同,因此,平台中嵌入的服务内容自然就不一样了。”综合业务平台的开发者之一、兰州市气象局副局长吴红介绍说:“这个平台实现一键式服务,让预报预警更准确、更及时地发布出去,更好地服务当地。”

  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近几年,即使在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的情况下,每年气象灾害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对此,省气象局局长鲍文中认为,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要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同时要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体系。

  在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的进程中,我省气象部门创新驱动,以核心业务发展加快业务现代化建设。其中,“甘肃省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在全省推广应用;“飞天”气象智能手机客户端完成本地化开发;启动气候中心与农试站协同服务机制的优化工作和甘肃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在市级的推广应用;完成了15个国家级台站新型自动气象站建设;敦煌、马鬃山L波段雷达完成大修……

  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自然条件严酷,生态较脆弱,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种类多。有时,干旱、暴洪、泥石流等不同类型的灾害,会同时在境内出现,气象部门预报预警责任重大。

  在今年6月28日,岷县出现强对流天气,1小时降水量达到32.8毫米,岷县城关地区和漳县局地发生洪涝灾害。而在这次天气过程之前,定西市气象局利用在木寨岭上运行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严密监视天气,并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成功预报、预警了此次天气过程,为当地有效减轻气象灾害提供重要依据。

  定西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刘鹏枭介绍说,木寨岭雷达经前两年试运行并通过验收,各项技术指标以及生成的气象产品完全达标,操作方便,功能完备。今年以来,由于制定雷达使用和维护保障有关制度,维修维护及时,木寨岭雷达故障少,运行稳定,有效改善了定西市气象探测能力,增强了汛期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此外,人工增雨也是定西市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定西十年九旱,尤其是今年持续干旱导致降水严重不足,其中安定、通渭、渭源打破近55年的历史同期最少降水纪录。为此定西市组织安定、临洮、通渭、漳县4县(区)23个炮点组织人工增雨,有效缓解了旱情。

  经过坚持不懈的建设,我省目前已有人影高炮作业点342个,主要分布在河东及陇东地区的冰雹移动路径上,保护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约占我省耕地面积的44%。全省每年进行防雹作业1000至1500点次,发射炮弹近5万发,保护农田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防雹效益4亿元左右。

  面向需求提高水平

  近年来,在推进全省气象现代化工作水平的同时,省气象部门还面向社会需求,大力提升气象服务整体水平。在不断完善省、市、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运行保障机制的同时,邀请多部门专家领导研讨气象灾害预警和服务需求。

  此外,部门合作进一步拓展。与省环保厅建立大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促进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业务发展;与省抗旱防汛办就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气象水文信息实时共享、加强业务系统建设等事项开展合作;与省红十字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提高我省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备灾救灾能力;省农牧厅联合下发《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工作方案》,将13054个服务对象纳入重点服务范围……

  在“环湖赛”“兰洽会”等重大活动中及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等关键农时节点,气象部门的服务保障有力,特别是春旱期间,抢抓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仅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制作发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2398期,“关键农时季节气象服务”311期,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3架次,增水量达8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