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科技达人将秸秆变废为宝

12.01.2016  13:21

    原标题:甘肃科技达人将秸秆变废为宝

    新华社兰州1月11日电(记者张文静)秸秆除了被焚烧外,还有什么“出路”?甘肃省兰州市一家企业赋予了秸秆新“生命”——以秸秆为原料,生产出包括生物菌绿化基材、印花糊料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成功将秸秆变废为宝。这一成果得到了当地科技部门的认可。

    秦伟志是甘肃省源岗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一名农业专业出身的企业家,源于对农业的热爱,他总希望能将农业废弃物充分利用,“秸秆是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中国秸秆每年产量有7亿吨,70%被焚烧,污染环境不说,还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2007年,秦伟志开始招兵买马,邀请吉林大学博士以及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等专业人员,组建研发团队,以秸秆为原料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由于荒漠化日益严重,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我们一开始希望将秸秆的‘文章’做到荒漠化防治上去。”秦伟志告诉记者,他组建的研究团队在秸秆中添加选育的专效微生物菌群发酵,利用微生物将秸秆转化为养分,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逐渐使无效土壤变成植物可生长的熟化土壤,解决了植物存活的营养供给匮乏的问题。

    秦伟志介绍,他们利用生物菌绿化基材已在全省完成200多万平方米的荒漠化土地、岩石边坡滩等贫瘠土地的生态植被修复,土壤改良效果好、植物成活率高。

    秦伟志其团队还以秸秆为原料制备印花糊料、可降解纤维素保水剂等产品。团队科研负责人、吉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郝军元介绍,从海带中提取的海藻酸钠是纯棉织物活性染料印花的好材料,但近年来由于海带价格上升,印花生产成本攀升,海藻酸钠为每吨4.5万元,而以秸秆为原料制备印花糊料产品售价为每吨3.5万元,性价比高,有市场竞争力。

    郝军元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团队进行研发小试,历经两年,当前,以秸秆为原料制备印花糊料已得到产业化。2015年7月,团队注册成立甘肃高歌伟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900万元的投资,建成年产1000吨印花糊料生产线。“产品已得到用户认可,已签订了800吨的销售合同,预计年利润将达600万元。

    记者了解到,以秸秆为原料制备印花糊料于201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秦伟志团队凭借此产品于2015年获得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一等奖。

    秦伟志表示,目前,团队还在继续开发秸秆的功能,以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石油钻井助剂、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等产品,这些产品未来还都将产业化。“我们现有4个国家发明专利,未来打算还是以秸秆做文章,开发可降解塑料和燃料乙醇,最终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缓解资源危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于环境友好新型产品的需求。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