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种业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26.06.2014  11:47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农牧厅获悉,经过多年努力,甘肃省种业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农作物种子基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在保障农业生产用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甘肃省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瓜菜、花卉对外制种基地,特别是以河西走廊为主的玉米种子150万亩生产基地,年产种量占全国玉米生产用种量的60%左右,成为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目前,全省有种子企业480多家,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8家。中国种业54家骨干企业中已有41家在甘肃省建立了加工中心和生产基地,全省种子生产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玉米、小麦、啤酒大麦、胡麻和马铃薯改良分中心及一批品种区域试验站的建成,有力促进了甘肃省育种创新能力的提高。截至目前,甘肃省共选育审定(认定)农作物新品种1469个,其中审定玉米品种175个、马铃薯品种47个,种子企业单独选育审定的新品种数量占省级品种审定总数的70%以上,“吉祥1号”玉米、“陇薯6号”马铃薯等成为最具优势和潜力的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小麦、玉米品种经过4次更新换代,换代年限由10年缩短到7至8年。培育了世界首个杂交胡麻品种及一大批抗锈冬小麦、南瓜、番茄等优良品种,良种对粮食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40%。

    甘肃省种业监管体系也逐步健全。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以省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市县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为主体、企业检验室为基础的种子质检体系。 (记者孙海峰 实习生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