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甘肃:祁连山下三代治沙人构筑“绿色长城”

22.05.2018  02:42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辉煌的成就和生动的实践,印证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今天起,《甘肃新闻》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栏目,今天播出第一集《甘肃:祁连山下三代治沙人构筑“绿色长城”》。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腹地,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破坏了生态环境,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治沙,是甘肃人和沙漠的较量,也是和岁月的较量。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境内沙漠化土地面积239.8万亩,风沙线长达132公里。经过三十多年的治沙造林,如今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有了一条绿色“隔离带”,这条7.5万亩的隔离带是三代治沙人通过代代相传、以矢志不渝的精神构筑起来的“绿色长城”。

现任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的郭万刚,今年已经66岁了,为了完成今年的治沙造林任务,他每天还要奔波忙碌在各个治沙点上。

通过多年治理,古浪县的沙漠整体向后推移了15到20公里。然而在30年前,这个地方却面临着风沙吞蚀土地,逼近祁连山,翻越明长城的危险。

1981年,在当地政府倡导下,年过半百的古浪县土门镇的石满、郭朝明,贺发林等六位老汉,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集体林场,进驻沙漠开始治沙。

为了看护好他们辛辛苦苦种下的林子,六位老汉吃住就在八步沙,他们冷了住地窝子,饿了啃两口干粮,累了抽几口旱烟。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干就是十年。

八步沙的树渐渐绿了,六位老汉的头发也渐渐白了,有人相继离世,但治沙的脚步没有停止。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治沙人郭朝明病倒在治沙现场,在病床上叫回了当时在土门供销社上班的31岁的儿子郭万刚。

就这样,郭万刚接过父辈手中的铁锹,投入与风沙抗争的行列,在八步沙一干就是35年。2003年,7.5万亩八步沙根治完成后,郭万刚他们又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共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2015年,他们又承包了甘肃内蒙交界的麻黄塘治理任务,管护面积15.7万亩。

从六老汉时代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现在的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等,第二代治沙人的治沙理念、治沙条件和治沙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他们在父辈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要治沙,还要向沙漠要效益。

治沙需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年接着一年治。现在在八步沙林场又有了第三代治沙人,那就是郭万刚的亲侄子郭玺,他已经在林场工作三年了。

八步沙今天的绿色背后是三十多年的奋斗,从沙进人退变成人进沙退,靠的是愚公移山的韧劲儿,靠的是矢志不渝的决心。六老汉的身影渐渐远去,但他们的子孙们接过了父辈们的铁锹,构筑起一道护卫家园的绿色长城。

记者:甘肃台,刘仲婷   甘肃台报道。

主编:史昆

责任编辑:黄昕鹏

编辑:张文杰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