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确定“三屏四区”进行生态保护建设
中新网兰州4月18日电 (史静静)甘肃官方文件日前披露,依据“甘肃主体功能区”确定了“三屏四区”,进行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
“三屏四区”即以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河西内陆河上游生态屏障、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和肃北北部荒漠生态保护区,是甘肃省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区域,共涉及42个县(市、区),总面积27.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4.5%。
这份文件是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甘肃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其中分别阐释了“三屏四区”的概况、保护与建设措施。举例如下:
“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这个区域草场、林地比较集中,形成了大面积沼泽湿地,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甘肃提出“封育保护、中幼林抚育”,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全面推行禁牧休牧轮牧、以草定畜等制度;生态补水、面源污染防控,恢复与保护高原湿地;治理黑土滩等举措。
“河西内陆河上游生态屏障”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这里的高原冰川面积约1970平方公里,储存的水量是三峡水库蓄水量的两倍多,是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等绿洲的水源基础,维系着近500多万人口、70多万公顷耕地和众多工矿企业的生存。甘肃提出对祁连山区冰川、湿地、森林实施抢救性保护,防止人为生态破坏,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是中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极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主要包括甘肃东部的庆阳市的庆城县、镇原县、环县、华池县4县,平凉市的庄浪县、静宁县2县,白银市的会宁县,定西市的通渭县,天水市的张家川县。这里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降雨偏少,植被稀疏,加之降雨集中,土质疏松,长期侵蚀形成了丘陵沟壑密布的地貌形态,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环县北部还受到较强风沙危害,生态非常脆弱。甘肃提出,加快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小流域沟道坝系建设,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采取封山育林、封坡禁牧等措施,加快林草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实施坡改梯工程;通过机制和技术创新,实现由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节约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下水位下降较明显,湿地资源功能减弱,荒漠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受到胁迫,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灾害较多。甘肃实施全面节水、“引哈济党”生态调水工程、结构调整和科学管理等综合措施,规范用水秩序,减少水资源无序开发,压减机井灌溉农田面积,控制人工绿洲规模,实现生态修复、生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甘肃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和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处,地域狭长,地质地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除海洋生态系统外的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农田、城市等六大陆地生态系统均有发育,自然因素影响大、干旱范围广、水土资源不匹配、植被少而不均、承载力低、修复能力弱是甘肃生态的基本特征。(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