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钱学森沙草产业基金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新华网甘肃频道8月8日电(记者郭刚、张文静)为纪念钱学森沙产业、草产业科学思想发表30周年,8月8日,甘肃省钱学森沙草产业基金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围绕“沙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做了不同的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副主任胡培兴在报告中指出,甘肃省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沙区省份,也是钱学森沙产业、草产业科学理论的重要发祥地。 长期以来,甘肃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对钱老的沙草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沙草产业、致力防沙治沙、带动沙区农牧民致富的路子。“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希望能为甘肃及全国的沙产业、草产业发展开创一个新局面。”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沙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说,众所周知,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是生态建设的世界性难题,被誉为“地球的癌症”。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面对大自然的严峻挑战时,至今仍是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而中国在防沙治沙方面,多年来很好地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治理土地荒漠化和草原退化的办法。历史将证明,这是我们中国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
甘肃省沙草产业协会会长、甘肃省钱学森沙草产业基金会会长魏万进指出,作为全国首家冠以钱学森名字的民间社团组织,甘肃省钱学森沙草产业基金会旨在致力于支持钱学森倡导的沙草产业,促进开发利用沙区特色资源发展沙产业,推动沙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近年来,甘肃的科研队伍、科技人员及诸多企业家在钱学森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指导下,投入到防沙治沙、科学开发利用沙漠的事业当中,很多地方因此而出现了沙漠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魏万进说,“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沙产业、草产业,将是甘肃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
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分别为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7%和18%。30个省区都有沙化土地分布,近4亿人口受荒漠化困扰。
30年前,即在1984年,钱学森首先提出了发展知识密集型沙产业、草产业的构想。其基本思路是,运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沙、草资源,以新的思维去研究沙漠,从新的视角去认识沙漠,用新的理念去治理、利用沙漠,最终达到变害为利、造福人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