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外经企业成为产能合作新动力——甘肃省组团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9月18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参观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承办的“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在 甘肃 展位前与参展代表亲切交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由省商务厅牵头组团,中国甘肃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机械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十一冶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大禹节水集团广西公司与兰州市商务局等单位参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
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设立了“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并举办了“2015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系列活动”。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面积近3000平米,共有20多家企业及相关机构参加。参展企业既包括中国铝业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大型中央企业,也包括甘肃、上海、天津、山西、江苏等10多个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组织本地企业整体参展。
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举办“国际产能合作论坛”、首次设立“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首次组织“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项目对接洽谈会”,大力推动中国—东盟全面的产能合作。目前,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世界排名第一,占制造业总产值的22%;中国钢铁、建材、机械制造、铁路、航空航天、汽车、化工、轻纺、电力等诸多产业制造在国际享有盛誉,工程机械、汽车等领域在境外的投资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中国很多装备和产能质优价廉,是高端技术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集合,性价比高,符合东盟国家的需要和承接能力。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不仅能够促进中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也能带动东盟10国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结构升级,符合中外各方利益。
本次在“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设展的企业涉及电力设备、工程机械、运输车辆、建筑材料、电子通讯设备等多个我国优势产业,与东盟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接空间巨大。我省租用展区展位68平方米,省商务厅精心设计、搭建了特装展台,以实物、模型、多媒体、辅以图片等多种形式布展,直观的展示了外经企业的实力和在“走出去”历程中取得的成绩,彰显了我省企业全面开展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的诚意。
据省商务厅外经处介绍,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融合日益加深,中外各方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作为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发展势头良好。在本次东博会展览期间,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承包商会于9月18日下午在会展中心会议厅举办了“2015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合作论坛”,我省参展团组在安排布置好展位值班代表的前提下,也组织20余名代表同时参加了“2015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合作论坛”。论坛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承包商、金融保险及产业链机构的代表,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新发展为基础设施合作带来的新机遇进行了全面交流,发言嘉宾与听众互动活跃。
在本次2015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周柳军司长全面介绍了我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我国驻印尼大使馆经商处王立平公使衔参赞、驻泰国大使馆经商处张佩东参赞介绍了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现状,为我国企业准确把握东盟国家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向,更好地开拓当地市场提供了指导。作为我国与东盟经贸与产能合作的排头兵,中国路桥工程公司、广西柳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分别与参会人员分享了公司在与东盟国家开展承包工程建设、大型设备和工程机械进出口、产能合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伴随着我国对东盟国家经贸投资的不断升温,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有望在年底前完成,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便利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已在东盟国家建立了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巴基斯坦海尔—巴鲁经济区等多个工业园区,带动近200家国内企业走出国门,为东道国提供了巨大的就业需求和经济效益,为当地输送了包括精密电子制造、建材制造、高端设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开发等多个我国优势产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