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积极探索破解非公经济融资难题

22.10.2015  10:55

  原标题:【放手发展非公经济奋力打造“半壁江山”】我省积极探索破解非公经济融资难题

  记者 伏润之 实习生 赵雅琦

  过去几年,平凉红旗印刷厂财务部经理王国新每当采购原料就会犯愁,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资产作为贷款担保,为了企业有效运转只能求助各类小贷公司及担保机构。“贷款100万元3个月的利息就要6万元。”王国新无奈地表示。这绝非个例,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几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反映最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融资贵,也成为影响当前“双创”最突出的制约因素。

  针对制约我省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我省设立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省财政已注入政府风险补偿金1.6亿元,可撬动银行新增发放专项贷款160亿到240亿元。今后,像平凉红旗印刷厂这样的众多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望得到缓解。而且,在普惠金融政策的支撑下,非公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契机。

  几年来,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2.3%,2014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5.7%,比2011年提高5.7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07.24万户,比2011年增加了35.41万户,增长49.3%;非公经济年均新增从业人员37.3万人,2014年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317.76万人,比2011年增长了54.4%。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非公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19.01万户,增加17.36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7.44%。

  我省非公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随着金融危机程度的加深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影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调查,以往企业以100万元一年期贷款来计算,如通过第三方办理,企业只能拿到60万-70万元。可以说,融资贵、融资难已然成为小微企业发展途中很难逾越的“拦路虎”。

  企业所反映的融资困局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关于建立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的议题,确定由省财政厅筹措2亿元资金,建立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资金,撬动银行加大贷款力度,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目前,省财政厅已注入政府风险补偿金1.6亿元,可撬动银行新增发放专项贷款160亿到240亿元。

  多年来,政府资金都是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支持小微企业。但由于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财政资金难以全面覆盖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按照省上部署,我省充分借鉴外省市成功做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循环使用”的思路,由省财政整合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资金,建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这样就能以少量的政府资金,撬动银行放大贷款倍数投放到小微企业。如不发生代偿或风险损失事项,该笔资金还可循环使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了财政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的方式,而且使政府资金的受益面更大。

  其中,最新出炉的甘肃省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是按照“自愿缴纳、有偿使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的,采取政府提供“风险补偿金”、企业缴纳“互助担保金”、银行发放贷款的方式,来组建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池”。“基金池”资金实行封闭管理。“风险补偿金”由政府财政部门按照银行放贷额的1.5%注入,区分有无有效抵质押物和其他担保措施,互助担保金一年期分别按2.5%和4%两个标准缴纳,贷款期每增加一年,缴纳比例提高一个百分点。贷款期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小微企业拥有“基金池”担保资格后,无需进行其他担保和抵押,即可开展信贷业务。再以100万元一年期贷款来计算,如通过互助贷款计算,只要缴纳4万元担保金,就可贷到100万元。

  这对于受创业资金困扰的小微企业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