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构建现代化农作物种业体系

21.06.2014  17:44

为保障粮食生产用种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日前,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记者从中获悉,该省将于今年开始全面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努力构建与种业强省地位相适应、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种业体系。计划到2020年建成具有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的“四化”种子生产基地290万亩,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供应率达到80%以上。

据了解,“四化”种子生产基地包括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杂交玉米种子示范基地100万亩以上,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10万亩、小麦良繁基地50万亩、标准化瓜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啤酒大麦种子生产基地10万亩、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基地5万亩。

为此,《规划》提出,该省将着力推进体制改革,突出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和行业监管等重点环节,努力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商业化育种能力、育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该省将明确科研分工,即科研单位承担公益性、基础性研究项目,种子企业承担商业化育种项目;选择优势区域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分作物、分区域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同时,该省将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科研人员及育种资源向企业流动,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投入种业发展。并加强政策扶持,对育种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加大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记者 宋振峰 实习生 盛 捷)

相关链接:

今年前5月 甘肃农产品出口价值近9亿

甘肃省部分地方发生暴雨冰雹灾害 王三运批示要求抓细抓实预报防范各环节工作

回忆多,变化大:台湾参访团参观平凉新农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