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扶“弱”济“贫”改善农村学校条件

22.08.2014  11:24

   中国甘肃网8月22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王巧灵) 8月21日,记者从甘肃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办公室召开的“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2014年中央全面改善薄弱学校专项资金向我省投入13.4亿元,省级财政投入15.5亿元,加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和义务教育长效机制经费,我省今年全面改善薄弱学校中央和省级总资金投入达34.9亿元。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差距。

  据了解,我省通过全面摸底排查,掌握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现状,基本形成“一校一本一图一策”现状调查,编制完成了我省全面改善薄弱学校需求规划方案。根据项目进展,今年我省将完成以下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指标:保证每名学生都有课桌椅,寄宿学生保证一人一床位,学生喝上安全的饮用水,食堂条件满足就餐需要,厕所满足师生需要,教室和寝室门窗完好,具备必要的取暖条件,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为完成年度目标,会议要求各地要在排查摸底中实事求是,不能少报漏报,更不能铺张浪费。要科学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对大班额现象严重的学校,通过限制招生人数,采取新建、扩建、改建以及学校联盟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分流学生;要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对于100人以下的村小学、教学点原则上不主张新建校舍,重点改善教学仪器设备、信息化设备、课桌椅等基本教学生活设施设备。此外,新建校舍要慎之又慎,必须进行调研、分析、论证,避免“校舍建好了、学生没有了、学校闲置了”的现象发生。

  据悉,“全面改薄”是我国为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而启动的重大教育工程项目。遵循保基本、兜住底、促公平的原则,中央财政每年投入350亿元,用5年时间使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都能基本达标。我省有87个县(市、区)列入“全面改薄”实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