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侧记

11.06.2015  10:37

  中国兰州网6月11日消息 随着我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农产品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舌尖上的安全”期望也越来越高。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从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农牧部门以“产”和“管”为抓手,全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了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至目前,全省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追溯码和准出证,让农产品有了“档案”

  为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水平,省政府在去年专门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在兰州、陇南、天水、白银、定西、临夏、武威等7个市州,选择了53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示范试点工作。

  5月12日,位于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天空湛蓝如洗,一树树洁白的槐花在清晨的微风中送出阵阵清香,一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从远处的省道直通园区,在路的两旁,一座座配有自动卷帘机的日光温室整齐地排列着。

  来到园区里绿禾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日光温室里,一朵朵翠绿鲜嫩的莲花菜正挂着晶莹的水珠“酣睡”,火红的甜椒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在枝头“微笑”……在温室外面,刚摘的辣椒、黄瓜已经经过了农药残留监测,正准备装箱上市。

  记者发现,在每个箱子上,都贴有一个小小的标签,上面除了有产品名称、联系电话、合作社网址以外,还打上了条形码和二维码。合作社理事长王玉志介绍说:“今年,我们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在所产蔬菜的包装上都打了二维码。有了这个二维码,消费者无论在哪里买到我们的菜,只要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追溯这些菜的种子来源、产地以及施肥、浇水、喷药的情况,菜也就吃得放心了。”

  记者还看到,在每一批蔬菜装车时,还附带了一张准出证,上面除了有追溯二维码和条形码以外,还有出证依据、单位及产品数量。“准出证是今年政府帮我们做的,主要是为了与市场对接,类似于产品合格证。”王玉志说:“有了农产品准出证明和追溯码,我们的菜在市场更受欢迎了,粗略地算,每斤菜至少提高了3到5角钱。”

  据县农技中心技术员赵树春介绍,这个园区现有1.2万亩蔬菜,主要以反季节蔬菜为主。赵树春说:“蔬菜产业是靖远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这种规范化的集中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在增产的同时,有利于统一监管蔬菜的采种、种植、施药等环节,从源头上保证蔬菜质量安全。”

  “市场及消费者对农产品信任了,菜自然就卖得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优质才能优价’。”赵树春说。

  从去年起,榆中县在容瓜果蔬菜产销合作社理事长王在荣就发现,合作社的蔬菜在市场上销售得不是很理想。听说眼下现在电商很火,他就萌生试一试的念头。

  在网上卖衣服,消费者看到尺码、款式、颜色合适了就下单,不合适还可以退货。可是新鲜的蔬菜却经不起折腾。怎么能让消费者在网上看到蔬菜信息后,能放心地下单订购呢?

  就在王在容发愁的时候,省农产品质检部门经筛选,在他们的合作社试点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无偿配备了农药残留检查仪、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主体工作平台和一部电脑。

  在包装箱上贴了追溯二维码后,在容合作社的菜在网上一下子火了起来。短短的半年时间,除了过去的4000多家顾客以外,合作社增加了网上的5000多家固定客户。“许多兰州本地人在网上看到蔬菜生产信息后,纷纷下单买我们的菜。现在,我们每天要卖出去7000多斤菜呢,收入至少提高了20%以上,每星期都要增加20多个订单。”王在容笑着说。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和平表示,随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施“从地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有利于改善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完善食品监管体系,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及信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