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开展军地援建“双十工程”综述

12.07.2014  18:33

  近年来,全省双拥工作把坚持“扬强项、创特色、求发展”作为保持双拥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努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省双拥办开展军地援建“双十工程”活动,把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2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归纳为20项重点工程,分解到各地和各部队,大规模开展军地援建,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效益。

  支持国防建设以提高打赢能力为根本

  军地援建“双十工程”是甘肃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立足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实际提出来的富有特色的军民连心工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按照“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要求,5年间,先后投入资金62.7亿多元(含土地折价),划拨土地1万多亩,为部队新建或硬化营区道路150余条、716.1公里,新建办公大楼、指挥中心、训练基地、生活设施项目250多项,建筑面积达75.47万平方米。同时,省上把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和改善军事训练条件作为重点,新建或改造扩建功能齐全的军警民训练基地34处、全封闭训练馆12个,为消防部队配备专用车辆157台,帮助建成了361个军用局域网和军人网吧,援建军营图书室926多个,捐赠图书161万册。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驻地部队的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7个人武部、89个基层武警、森警和公安消防中队搬进了崭新的办公营区,驻军的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全面实现了功能设施齐全、建设标准一流、营区环境优美、指挥系统超前的目标,为提高部队打赢能力创造了必要条件。

  真情抚慰功臣关爱优抚对象暖军心

  在地方支持部队十项重点工程建设中,把解决好随军家属就业和部队子女入学入托、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脱贫解困等难题作为“安心工程”和“暖心工程”。5年间,为解决部队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各地无条件接收军人子女入学、照顾跨区入学4840人;为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问题,各地共举办培训班250多期、就业招聘会上百次,发放生活补贴1600多万元。为全面落实优抚政策,维护军属合法权益,全省累计下拨优抚安置资金23.88亿元,比5年前翻了3倍。各地普遍建立了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自然增长机制,全部达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有22%的县区高于平均水平。为不断拓宽安置渠道,省上采取政府安置、强化培训、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妥善安置转业军官和退伍士兵,全面落实安置政策。5年间共培养自主创业企业家、种植养殖示范户、农业产业化领军人4843名,带领一大批群众走上了创业致富路。先后投入资金2852万元,对全省荣军院、烈士陵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1756名伤残军人更换了新型假肢和专用轮椅。全省有2700多个机关单位和驻地部队与42300多户重点优抚对象结成帮扶对子,组织广大志愿者上门为老红军、老八路、伤残军人提供爱心服务。

  奉献“第二故乡”倾心服务人民当楷模

  随着部队支援地方十项重点工程的深入开展,陇原大地上一项项“爱民助民”工程、一片片国防生态林、一所所“八一”爱民学校,温暖着每一个陇原人民的心窝,燃烧着每一个黄土地人的致富梦想。

  ——重点工程建设勇当生力军。驻甘部队主动为驻地分忧,先后出动兵力59.4万多人次,机械车辆4000余台次,参加援建重点工程项目200多个,协助完成工程投资150多亿元。引洮工程涉及中部干旱地区6个县区、57个乡镇、155万人的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是国家重点工程。省军区主动请缨,组织沿线军分区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成建制组成近百个援建突击队,有力支援了“民心工程”建设。

  ——积极投身驻地生态环境建设。驻甘部队主动为党分忧,5年间,先后实施刘家峡库区周边绿化,河西走廊防风林带建设,定西、白银地区整山整沟和荒山荒坡绿化等工程,累计植树4700多万株,千亩以上连片国防林148处。省军区指导武威军分区协调5个驻军单位,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8万多人次,会战三年治理风沙口69个,植草压沙2.1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6万亩。

  ——帮扶援建彰显浓浓鱼水情。驻甘部队积极投身帮助贫困村摆脱贫困面貌、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双联行动伟大实践中。兰州、酒泉、天水等驻军大市,每年组织“百连千车万人”,支援新农村建设,平田整地2.5万多亩、修路筑渠400公里,建成文化广场34个,援建“农家书屋”267个,赠送图书26万册。援建帮扶也让广大群众尝到了军民共建的甜头。在“输血”的同时,各部队党委积极开展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帮助群众增强“造血”功能。广泛开展“一部帮一校”“一干助一生”助学兴教活动,先后筹措资金1.3亿多元,在长征沿线和地震灾区新建扩建了22所“八一”爱民学校。5年间,驻甘部队援建的希望小学达316所,资助贫困学生10600多名。

  ——抢险救灾方显人民军队本色。无论是旱灾、雪灾,还是地震、洪涝灾害,驻甘部队官兵始终牢记使命、奋勇当先,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陇南、天水重大洪涝灾害抢险以及岷县漳县抗震救灾中,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以最快的速度开赴灾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不畏艰险,抢救生命、转移伤员。驻甘部队累计安全转移疏散群众27万人次,抢修道路1304余公里,拆除危房6.2万多间,运送物资1.32万余吨。舟曲县人武部部长樊黎明率领28名干部职工在特大山洪袭来的生死关头,舍生忘死,从濒临倒塌的危房和泥石流中成功解救146名群众安全脱险,被誉为“泥石流冲不垮的战斗集体”。藏族干部、舟曲县博峪乡武装部长杨曙光在一家3口亲人不幸遇难的情况下,把撕心裂肺的痛深埋在心底,率领21名基干民兵从320多公里外赶赴灾区,以“先救活人”的决心和毅力,救出被困群众30多人。正是在这危难之际,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丰碑,谱写了军民团结、共克时艰的崭新篇章。(通讯员 刘来群 张小明 朱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