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甘肃省工商省消协受理消费投诉14925件 挽回经济损失1546万元

11.03.2015  19:59

发布会现场

   中国甘肃网3月11日讯  (本网记者 李明芮 李秀清)2014年,省工商局、省消费者协会以贯彻落实新《消法》为契机,着力深化消费维权制度改革。全年共受理消费投诉1492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46万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441件,消费维权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记者在3月11日上午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3·15消费维权新闻发布会获悉的。

  消费维权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2014年甘肃省消费维权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消法》实施后,省工商局、省消费者协会把制度创新作为推动工作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强化消费维权的制度体系建设。推动《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工作,提请省人大列入立法修订计划,目前《条例》送审稿已上报省政府法制办。制定《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规范》,建立“统一规划、分级组织、结果共享”的工作机制。制定《消费维权行政约谈制度》,首批对汽车4S店强制搭售商业保险、移动通讯运营商上网流量包月套餐月底清零等开展行政约谈,督促经营者履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责任。制定《举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奖励办法》,设立100万元奖励资金。建立消保维权工作基层联系点制度、12315转办结果向市州政府通报制度、“12315”全天候24小时人工热线服务制度等。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更加有力

  全面贯彻新《消法》,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加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工作。针对消费者投诉相对集中,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家用电子电器、儿童用品、装饰装修材料、日用百货共4大类24个品种商品,安排开展了1898个批次的商品质量抽检。与此同时,开展了3.15晚会曝光问题商品清查,流通领域服装质量专项整治,不合格烟花爆竹、电热毯、水泥、家具、制动力液等16类商品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等。我们十分注重抽检结果的分析利用,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及时依法责令停止销售不合格商品,对质量问题突出的商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同时,已分批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途径更加畅通

  全面落实“全天候,全方位”工作措施,积极开通微博、微信、QQ群等,扩大了消费投诉举报受理渠道。完善消协与法院的消费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组建消协律师团和消费维权志愿者队伍。指导消协组织针对自来水苯超标、供暖不达标、房屋中介服务不透明、银行和保险业服务不规范、移动运营商侵害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开展商品和服务社会监督,通过向主管部门发出《监督建议函》、组织约谈、新闻曝光等手段强化整改;围绕卫生用品、食品质量等问题,开展比较试验、问卷调查和消费体验,引导理性科学消费;与相关等企业合作,建立消费投诉信息反馈机制。社会共治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消费维权合力。

   消费教育引导更加有力

  以宣传新《消法》为契机,深化消费教育引导。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合作,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局长在线访谈、创办《消费维权在身边》电视周刊、发布消费维权典型案例、举办有奖知识竞赛等十种形式,大张旗鼓宣传解读新《消法》。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消费安全进校园”活动,创新完善在政府主导下的“六位一体”消费教育引导机制。推进“一会两站”和12315“五进”活动,指导和督促经营者完善自律制度。

  2015年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消保维权工作,对于建立社会共治维权新格局,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继续加大抽检工作力度,扩大对家用电子电器、服装鞋帽、儿童用品、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交通工具等种类商品抽检品种和批次。加大重点领域消费维权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侵害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严厉查处服务业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畅通消费投诉受理渠道,健全12315工作体系,完善互联网、短信息、移动互联通讯等受理功能,确保12315诉求渠道畅通,提升消费纠纷解决工作效能,推进12315“诉转案”工作。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加快《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立法步伐,积极争取条例尽快出台,并抓好宣传、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工作。构建社会共治消费维权机制,切实发挥消协组织职能作用,加快建立企业自律、消费者参与、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新机制。

  2014年,省工商局、省消费者协会以贯彻落实新《消法》为契机,着力深化消费维权制度改革。全年共受理消费投诉1492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46万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441件,消费维权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