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居民“科学就医”理念有待提高
原标题:慢性病患者切勿自行调药
城乡健康素养监测调查显示我省居民“科学就医”理念有待提高
科学就医与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涉及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有助于更便捷、经济、有效地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前不久,落户甘肃的“健康中国行”项目开展了“科学就医”主题宣传活动,面向全省居民展开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共调查14个市、州的6487名15至69岁居民,初步掌握了全省居民关于“科学就医”相关问题的知晓率。数据显示,受访人群对于“科学就医”理念所涵盖的重要内容知之甚少,知晓率大部分只有三四成,能达到五六成的已是凤毛麟角。推广“科学就医”理念,可谓任重而道远。
连日来,记者选取“科学就医”理念中矛盾较为集中的几点,走访权威部门及有关专家为大众解疑释惑。专家指出,科学就医就是要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掌握分级诊疗、预约挂号等基本原则和方法,选择正规且适合自己病情的医疗卫生机构,按流程就诊,与医生良好沟通,在诊治过程中遵从医嘱,遵守医疗机构的各项规定,正确理解医学的局限性。
●由于长期患病,有的慢性病患者认为自己“久病成良医”,经常会出现患者自行调整治疗方案的现象。这样做很危险,严重时可能会丢命。
●到今年年底,兰州将完成全市1241家小型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并按A、B、C、D四级进行量化分级管理。
●患者预约挂号时,如果不知该挂哪个科室,可拨打12320进行预约。
●很多人抱有“一生病就应该去大医院”、“后期康复治疗应该去大医院”等错误的就医理念,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
慢性病:随意停药危害大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以及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
在现实中,由于长期患病,有的慢性病患者认为自己“久病成良医”,经常会出现患者自行调整治疗方案的现象。孰不知,这样做很危险,严重时可能会丢命。
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记者见到了一位由于随意停药差点送命的患者李爷爷。80岁的李爷爷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半年前曾住过院,出院时各项指标都很理想。最近,儿女发现父亲反应越来越迟钝,神情已出现恍惚,急忙将他送到医院。检查结果让人惊讶,李爷爷的血糖高达27mol/L,超标近4倍。接诊医生询问得知,老人出院后自我感觉不错,竟擅自停用了降糖、降压、护心药。
据了解,如果规律服药,李爷爷的血糖、血压都能控制得很好,而一旦擅自停药,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部损伤,精神状态也很难恢复到健康水平,如果因此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透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刘勤告诉记者,民间“久病成良医”的说法并不科学,得了慢性病,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并进行复查。他说,有些人仅凭一知半解或自恃“久病成医”,或听别人的用药“经验”,不经诊断,未弄清楚病因和药物的适应症时就随意用药,对健康的危害极大。再者,病情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病程的发展不断变化的,药量的增减必须由医生根据相关检查作出合理调整。
群众:看“门脸”选诊所
据了解,“科学就医”问卷调查涉及“要想了解某个医疗机构是否合法,可以通过哪种方法判断”的问题,有57.3%的受访者回答正确,知道应该咨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到其网站查询。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大众对于“医疗机构是否合法”的困扰,主要来自遍布于广大农村、城市的诊所和门诊部等小型医疗机构。就兰州地区而言,现在,人们除了可以到相关部门查询,还能通过它们的“门脸”甄别其是否合法。
小型医疗机构不同于村卫生室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它们99%为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诊所经过登记审批后便进入“自生自灭”、“各自为政”的状态,只有卫生监督员一年两次对其进行例行检查。而这种检查也只是泛泛。这给了“黑诊所”可乘之机,普通人很难辨别正规审批的诊所与它的区别。“现在由我们提出标准,一步步让诊所走向规范化,让‘黑诊所’与合法诊所形成鲜明对比,提高了群众的辨别能力。”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工作人员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