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在嬗变中求进

14.02.2016  11:39
    一个科研部门是否具有存在价值,不仅取决于效益与规模,更取决于它的社会价值与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稳步前行,其中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科学技术提供的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切力量的源泉,归根于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科研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并且推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三次变革驱动突破
    “我们无法驾驭改革,但我们只能走在去创造变革中。”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商科所)董事长杜建泉认为,要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形势,观念上要适应改革,企业就是去创造变革。说真的,改革与变革是痛苦和冒险的;面对生存,尤其是在市场化竞争中,“”要下很多苦功夫,在“”中革新寻求机遇突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只要把事业做大做强,人才自然会来。”杜建泉讲,商科所经历重大的三次变革,一是2004年起科研体制改革;二是2006~2013年办公场所市场化调整转移;三是2014年科研机构的扩展和服务项目前移。
    2004年初,按照甘肃省政府有关文件的要求,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启动改制方案,这个过程与全国国有企业一样,经历了漫长的阵痛过程,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出路和效益低下问题,商科所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十年过去,如今商科所规模扩大,拥有3个研究中心、1个技术服务中心、1个中试实验室、2个直属科技型公司,3个职能管理部门,共95人,是改制前职工人数的近3倍,专业技术人员多达82人,人员知识结构中大学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的98%,其中:硕、博士生35人。专业技术与管理、服务人员的比例由原来的46:54变化为85:15,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8万多元。
    面对发展机遇,从2006年以来,商科所资产通过转换,从1000余万元资产,年经营收入535万元,截至目前已拥有资产一个多亿元,年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工程咨询资质由乙级升级为甲级。进入兰州高新区联创科技园商科所有限公司以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和先进功能的专业机构成为园区骨干科研企业。在园区商科所已拥有占地10500平方米资产,其中,科研检测综合用地6500余平方米,经营办公用地4000平方米。
    占据未来先机,谋划发展蓝图,2014年商科所又一次经历了重大抉择,兰州市食品加工企业出城入园,得到这一发展契机后,商科所第一直观就是要跟进,董事会决策把服务的阵地前移,在兰州九州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区投资建立了1600平方米检测中心,装备了具有国内领先的检测设备,配备了高学历和高职称,有从业经历的研究人员,为兰州市产业规模集聚的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科研支撑。
    创新,重在理念。“创新的理念就好像孵化卵一样,能存活成熟的只有一两个而已。”杜建泉介绍,变革后的十年来,商科所浴火重生,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不断推陈,试验出药用痤疮膏、橘皮油,还有减肥片、保健醋、保健酒等等。共获得商务部科技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金桥奖、省市科技进步奖、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新产品奖和全国性科技成果展示奖数60余项,开发出50余项产品、实用技术和快速检测新方法及试剂,申报知识产权专利16项,获得专利授权7项,专利实审9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2012年就有五项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食品安全监管与快速检测指南》专著获全国一等奖。一批具有核心自有成熟技术的成果被广泛应用到甘南科瑞干酪素有限公司、华羚干酪素有限公司、圣泽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食品生产企业工业化生产当中,为企业技术升级,产品换代,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技术支撑。商科所凭借科技创新及在行业中的显著影响,被国家、省、行业确定为“甘肃省动物源性制品快速定点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食品企业质量检测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技术服务创新平台。由于业绩突出,多次被授予“全国商业质量检测先进集体、甘肃省商务厅系统文明单位、甘肃省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可以认为,这些就是支撑企业的科研力量和驱动力。
    发展中拓展新业务
    “购置2000多万元先进设备,有针对性解决食品和农副产品农药残留物检测,从营养成分、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微生物等几个方面检测,每年能面向社会服务达到上万次。”商务所总经理洪霞说,通过检验检测,为政府有关部门掌握市场食品安全状况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数据。“实验室创新之举,就是延伸服务链,打破原仅提供检测一项服务外,到目前不仅提供检测,而且主动为客户提供额外解决问题方法,从源头解决产品质量,这样一年下来服务对象已经扩展到数千家。”洪霞介绍,甘肃青海两地的肯德基是所里的大客户,两省20多家全部作为长期固定客户来服务。不仅是这些,周边的陕西、宁夏、新疆都有‘回头客’。”
    的确,通过这几年不断地努力,商科所的业务不管是从食品的检测、工程咨询到研发,应该说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曾经国家质检总局、中央编办、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等相关领导来商科所考察指导工作中讲,从“两个不知道”到“两个没想到”,一是原来不知道甘肃还有这样一个专业商业科研机构,不知道在干什么?二是通过工作接触,没有想到商科所在改革中生存下来,没想到改制后科研水平提高,队伍扩大,效益增强。记者走访了所有实验室,与研究人员交流得知,从检测讲,拥有各类先进检验检测设备200多台(套),食品质量仲裁检验和国家认可的检测项目达28大类千余个产品;检测地域辐射甘、青、宁、新、西藏、内蒙、陕西、重庆、浙江等10省区,就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也已经将流通、生产、餐饮三大环节涵盖在内,研究人员介绍,这里的实验室还承担着食药系统和工商系统,以及商务部国家储备肉的检验任务,他们的工作已经打破地域限制,现在发展到十省区,除了食品以外,还包括了农副产品,粮油和相关的产品,水产品和动物的饲料、真假牛羊肉的鉴别,这一大块业务,就是在发展中拓展的新业务。
    从甘肃省商务厅获悉,商科所作为西北地区食品检测行业的中坚力量,公司实验室已取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检测工作延伸到食品的原料、加工、流通、零售等领域。还先后被国家、省、行业有关部门确定为“全国放心三绿办工程食品安全定点检测机构”,“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质量定点检测中心”、“甘肃省动物源性制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甘肃检测工作基地”等。
    商科所未来更美好
    甘肃是承东启西、连接欧亚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一带一路”给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构建了向西开放新格局。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把清真产业合作列入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提升到重要方面。杜建泉介绍,按照甘肃省商务厅将进一步支持民族特色产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支持清真产业龙头和实力企业、清真餐饮行业协会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商科所将深入了解沿线重点国家投资环境、市场需求,这方面,中国(国际)清真产业联盟就有4千多家企业,清真食品占70%多,下一步,商科所通过研发等举措,为民族地区清真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使其成为甘肃扩大向西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新的增长极。
    2015年11月,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了《关于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开展清真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批复》,批准商科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清真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面向社会提供清真食品检验检测服务”。这为企业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清真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中心建成后,将在清真食品检测技术、清真食品研究与开发及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将中心建设成在全球穆斯林国家中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清真食品检测实验室,为甘肃省内清真食品提供质量保证,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清真食品行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杜建泉认为,商科所正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有序前行,只有树立“艰苦奋斗、创新图强,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及“厚德建业、创新发展、科学严谨、文化育人”的企业文化理念,有效发挥科研开发、食品检测、工程咨询等技术主体,在企业文化映衬下发展蓝图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国际商报》2015年12月22日第C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