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审议

25.09.2014  12:57

  原标题: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审议《全省法院民事执行工作情况报告

   中国甘肃网9月25日讯 据甘肃法制报报道(记者 蒋宜斌)“民事裁判执行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2010年以来,全省法院系统共受理民事执行案件151403件,结案144159件,结案率达95.22%,结案标的额114.4604亿元。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清理、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均提前完成任务。9月22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全省法院民事执行工作情况报告》,《报告》中提到了上述内容。

   坚持能动执行、和谐执行、民本执行

  坚持能动执行,依法妥善执结了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与兰州兰石集团借款纠纷案、酒钢集团与嘉峪关市卓远工贸等三家公司非法占地腾退案等一批亿元以上标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件,积极帮助大型国企化解债务危机、全力保障省列重点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通过说服教育、调解疏导,敦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的106322件,占已结执行案件的65.91%,取得多赢或双赢的效果。如兰州华邦广场等四家公司及49名商户与兰新公司、瑞德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执行案,省法院坚持强制执行与沟通协商并举,以和解方式兑现了全部赔偿金,该案入选全省法院2011年十大案件。

  对涉及人身损害赔偿、赡养抚养、拖欠劳动报酬等民生案件,坚持优先执行,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经多方查找财产线索,成功拍卖被执行人房产,为解占荣等52名农民工追回拖欠长达10年的劳务费。2010年以来,共对2311名特困申请执行人发放救助金3839.18万元。

   “老赖”信息纳入失信黑名单

  全省法院共制发财产报告令69100余件,查封不动产7672处,扣押机动车9253辆;收到举报线索2285件,依据举报执行到位361件。加大惩处力度,全省法院及时将1463名“老赖”信息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对失信被执行人的经营、贷款与社会活动形成有效制约,敦促其主动履行义务。省法院三次在新闻媒体上对不主动履行生效裁判的318个单位、635名个人进行了集中曝光。

  与此同时,扎实开展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专项积案清理活动,共清理积案218件,执行到位1.24亿元,甘肃成为全国5个首批提前完成清理任务的省份之一。扎实开展涉金融债权执行案件专项清理活动,共清理积案1220件,执行到位2.3亿元。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1245件涉民生案件全部办结,执行到位6543万元,提前3个月完成任务。

  此外,省法院对执行不规范案件、执行工作管理不规范的法院实行蓝牌批评、黄牌警告、红牌问责的三级监督机制,最高人民法院挂网交办的执行信访案件,连续3年化解率达100%,受到通报表扬。

   扩大联合信用惩戒范围

  《报告》指出,今后,全省法院要进一步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加大对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制裁力度,强化执行的主动性、及时性、有效性,努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进一步促进执行规范化,严格规范执行案件收结案标准,坚决封住执行管理漏洞;进一步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扩大联合信用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部门和信息传播范围,加速推进信用惩戒机制建设。进一步打造过硬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司法为民、清正廉洁的执行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