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二院老年科——用“爱”感化“倔老头”

21.05.2015  10:28

“关心今天的老年患者,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这是甘肃省二院老年科主任郑光敏常常说的一句话。她不但这样说,这样做,还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老年科的所有医疗管理之中。在她的带领下,老年科不论医生还是护士,他们始终相信,除了精心的治疗、细致入微的护理,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更使他们为老人撑起的一片健康蓝天。

        老年科频遇“倔老头”    “关爱”治疗常遭“闭门羹”

    今年90岁患者李哲芳是位“倔老头”。今年年初,李爷爷因黄疸住进了省二院老年科,“老人来的时候很重,不能吃饭,呕吐、发烧,脸呈金黄色,当时诊断检查后就下了病危,也许是自己觉得快不行了,所以他一来就从心理上抵触治疗,我们结合病史,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没想到一开始就吃了“闭门羹。”郑光敏主说。

原来“久病成医”的李爷爷常年住院,也已积累了一些医疗常识,所以刚开始他就抵触打针、抽血,还动不动给医生护士发脾气,“老人小孩,他们的脾气一般都比较古怪,所以他越是发脾气,我们就越要哄着他们。”郑主任平静地说。“老人很多时候不了解病情,但我们做医生的了解,他们可以任性的不打针不吃药,但我们不能让他们这么做。”

为了让李爷爷尽快配合治疗,主管医生和护士们和李爷爷聊天,想着法子让李爷爷开心,最后,总算是把血抽了,把药吃了。但是老人的抵触情绪依然如是。

“你们是怎么治的,我的病怎么还没好?你们怎么能两三种药混到一起吃呢?不感染不过敏吗?”霍建敏医师至今还清晰记得她第一次和李爷爷接触就被无厘头质问的情景。她觉得李爷爷的脾气甚是古怪,即便面对质疑和责问,但对于患者的治疗,无论如何都不能马虎这是她也是老年科医师们潜移默化的一种责任和毋庸置疑的使命,患者可以任性,作为医生却必须理智和冷静。

关“爱”收获感动      真诚的谢意送给最美的白衣天使

面对如此倔强的老病号,郑主任、霍大夫和杨大夫,还有老年科那些可爱的护士们没有放弃,每天,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便来到老人床前,陪他聊天,听他讲属于他那个年代的故事。老人听力不好,很多时候,他们就俯到老人耳边一字一句的说。这种耐心很快感动了老人的儿女们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老人。几天后,老人的病有了明显好转,加上医护人员每天的嘘寒问暖,还有满脸的微笑,“倔老头”李爷爷终于开怀了,不仅积极配合老年科的治疗,还开始千方百计的设法要感谢这个给予他精心治疗,热心待他的医护团队了。

“老人出院的前两天,我去查房,他侧身睡着,一听我进来了,他迅速转过头,猛地坐了起来。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个略微鼓起的牛皮纸信封,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对我照顾的非常好,治疗很到位,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你们辛苦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科里的医生护士吃个饭,你一定要收下。”面对这一幕,郑主任无比感动,他们曾经的辛勤付出只为让患者康复而归,没想到还收获了老人的理解和感动。对于一心一意为自己医疗事业而默默奉献的郑主任来说,这种精神上的财富已经超越了任何物质上的给予,她婉言谢绝了老人的请求,因为,从来不收患者的任何“红包”和回扣,这早已成为团队的职业习惯了。

“我爸爸出院那几天就一直在念叨这个事,我们也帮着出主意,请客吃饭不行,最后父亲决定送扁。”为了表达自己的无比感激之情,牌匾所书内容老人再三斟酌,最后,“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八个大字赫然赫然印在红色的牌匾上,2米长,1米宽的牌匾由儿女们送到了老年科,诚如郑主任所说,这块匾代表的是老人的心意,这份心意重千金。正是像老人这样的患者,这样的正能量,一直鼓励着他们越做越好。(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