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丝路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开幕

11.06.2017  00:41

人民网敦煌6月10日电(杜昱欣)6月10日是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由甘肃省文化厅主办,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酒泉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敦煌市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承办的甘肃省“丝路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在敦煌开幕,定西市携经典项目参展。

近年来,定西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当地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保护传承基地,通过宣传、展示、展演等形式,普及非遗保护知识,营造起了保护非遗、人人有责的社会文化氛围。先后公布了5批263项市级非遗名录,233名民间艺人成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花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展览定西市组织省级非遗传承人24名,其中省级非遗传承人2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8人,县区级非遗传承人2名,以剪纸、洮砚制作技艺、刻瓷、榫卯木工花瓶、通渭烙画、通渭麦秆画、陶艺加工、银饰加工、靛坪大曲、渭源皮影、井盐熬制、漳县盐画、洮香、彩陶、紫斑牡丹酒等17个经典非遗项目约800余(个)件非遗作品,100余册(本)非遗书籍进行展示,为观众掀开定西无形文化遗产的面纱,让这些发生于民间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民间。

据悉,本次展演活动将集中展示甘肃省14个市州具有重要文化记忆,能够代表一地区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安排26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约4000余件(个)非遗作品展出的同时,还集结省内各市州独具地方特色,优秀的非遗表演项目100余项进行45场次专场演出,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敦煌市文化馆飞天剧院内向广大市民、游客及嘉宾一一展示。定西市也将组织2个班40多位传承人表演通渭小曲戏、二郎山花儿、巴当舞、羌蕃鼓舞等非遗项目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