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一揽子政策助建旅游强省

11.12.2014  17:28

  原标题:我省一揽子政策助建旅游强省

   中国甘肃网12月11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李彦琴) 2015至2017年,省财政将每年预算安排1亿元资金,作为省级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资金;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20个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的大景区;形成精品丝路线、黄河风情线、华夏寻根线、民族风情线、中医药养生线、红色旅游线等6条主题品牌线路,打响“精品丝路、绚丽甘肃”旅游品牌。昨日记者从省旅游局了解到,我省已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从多个方面推动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型升级。

   4A级以上景区将实现无线免费网络全覆盖

  今后,我省将大力开展旅游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建设集旅游资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览、虚拟旅游于一体的甘肃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同时加强旅游与工信、商务、交通、公安、气象、测绘等部门之间的合作,深入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饭店创建工作,实现4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其他主要游客活动场所无线免费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全省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4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成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景区。按照要求,各市(州)要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重点景区要配备专业医疗和救援队伍,有条件的可纳入应急救援基地统筹建设。另外,将规范景区门票价格,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景区要严格按规定,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人、军人、残疾人等实行门票费用减免。

   全省打造20个大景区6条旅游品牌线路

  今年起,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旅游资源特色独具、优势鲜明、基础较好的景区,统筹规划、分步建设20个大景区,在各市(州)布局建成30个精品景区,在县(市、区)布局建成50个特色景区。到2017年,率先初步建成百里黄河风情线—锦绣丝路园、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崆峒山、嘉峪关、麦积山、张掖丹霞、黄河三峡、敦煌阳关—玉门关等8个大景区;到2020年,建成大云寺—王母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马踏飞燕、紫金花城—神秘骊靬、黄河石林、拉卜楞寺—桑科草原、红色南梁、官鹅沟、渭河源、冶力关、兴隆山等12个大景区。同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统领,培育形成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兰州—临夏—白银黄河风情旅游线、定西—天水—平凉—庆阳华夏文明寻根旅游线、临夏—甘南民族风情旅游线、陇东南五市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线、甘肃红色革命胜迹旅游线等6条旅游品牌线路。同时,联合国际旅游机构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城市,将“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办成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交流的国际性平台。鼓励市(州)和部门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文化旅游、体育赛事、极限挑战、户外休闲、寻根祭祖、美食美酒、影视展览、投资贸易等系列节会活动,形成对“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有效支撑。

   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今后,我省将实行旅游开发建设用地差别化政策,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需求。同时,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省财政2015~2017年每年预算安排1亿元资金,作为省级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资金。完善省级航空专项资金补贴办法,统筹使用省、市财政补助资金,重点支持旅游包机、省内支线航班和新开通的省会城市航班、国际及港澳台航班。要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大景区基础设施和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各类金融机构要大力扶持旅游项目,允许以旅游景区特许权、营运权质押担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积极为中小微旅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通过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支持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资产证券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另外,我省还出台了税费优惠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游客客运站场等设施,参照对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政策执行,对旅游演艺项目参照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执行。对纳税确有困难的旅游企业,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经批准可定期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