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深化“放管服”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近年来,甘肃省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主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先后将134项前置事项改为后置事项,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由201项减为15项。除法律法规明确由甘肃省级工商部门登记的情形外,其他全部下放到市县,探索实行“独任审核”制,切实简化审批程序,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好“放”的效果 营造宽松准入环境
甘肃省工商局局长王世华表示,甘肃紧紧抓住注册登记便利化这个“牛鼻子”,着力抓好“放”的工作,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配合开展 “证照分离” 改革试点推进照后减证,全省今年确定了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5个单位进行“证照分离”试点,共梳理了94项事项目录,目前已向相关部门推送了12 户企业的19项证照分离许可事项。同时,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大力实行“减证”,共梳理整合省级23个部门的50个涉企证照事项,于2017年9月26日在全省全面实施“多证合一”。同步推进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截至目前,全省已颁发电子营业执照53845份。推出“政银便民通”业务,补齐便利化“短板”大力拓宽服务渠道,目前已在4家银行的236个网点推行,争取上半年实现在甘商业银行“政银便民通”业务的全覆盖,力争2018年实现在甘商业银行的全覆盖。
健全“管”的机制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宽进”必须“严管”。围绕这一课题,甘肃省实践中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健全完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实施,认真贯彻“放管结合”要求,落实甘肃省政府《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随机抽查办法》,健全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基本建立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信息归集部门不断扩展,建成并广泛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已与38个省级部门和14个市州建立了信息交换共享通道,工商部门累计向其他部门提供数据近2983万条,对8686名相关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了任职限制。
与此同时,“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已经上线运行,目前平台共有部门用户11568个,归集各类数据13.76万条。该平台支撑双告知、双随机、双归集、多证合一、简易注销、协同监管、联合惩戒等业务的有效开展,有效解决了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难题。“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省工商业务与“甘肃政务服务网”实现了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开设“工商注册登记网上办理入口”,目前已共享数据548万条,完成160多万已注册用户的认证和迁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提高“服”的水平 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环境
王世华说,甘肃省工商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积极为非公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深入推进“政府+银行+企业”的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互助模式,今年1至5月底,为241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91亿元,已累计为3756户企业发放贷款140.2亿元。推进“专项执法行动”,“红盾使命2018行动”“2018网监专项行动”“双打”行动和全省系统“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监管执法专项整治行动,今年前五个月,全省系统共查处经济违法案件881起,案值1968.58万元。强化消费维权,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商标品牌战略有效推进。去年对14类34个品种1705 批次线下线上商品实施抽检,点面结合推进经营者首问责任和赔偿先付制度落实。今年截至6月20日,共受理9702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87.91万元。报请省政府出台了《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筹措专项经费在全省设立30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8个商标受理窗口作用发挥较好,有效提升了商标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上半年,商标权质押贷款实现5.65亿元,大大超过去年3.24亿元的总额。截至一季度,全省商标申请6379件、注册5441件、累计58583件,同比分别增长57. 78%、100. 92%、33.28%。 全省新增驰名商标3件、累计74件;新增地理标志商标8件,累计78件,发展势头良好。